從特斯拉投資 看中國經濟轉型

發布日期:2018-07-30

2018-07-27 03:3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川普總統在決定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用高關稅來打擊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正在出現的結構性翻轉的形勢,那就是在改革開放40年之後,中國正從世界最大工廠轉型為世界最大市場。

先談一則消息。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7月初與上海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特斯拉將於有「上海杜拜」之稱的臨港工業區,獨資建設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規劃年產50萬輛的純電動整車。特斯拉在上海建廠,被認為是上海新一輪開放的標誌性成果,財經各界有許多分析,多數仍與中國製造有關。但特斯拉這次是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超級工廠,這個規模年產50萬輛純電動車的投資計畫,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對特斯拉而言,此番來到上海並非為了貼近生產,而是要貼近市場。幾天後,馬斯克又去了北京,並已決定在北京設立中國區總部和美國之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

中國改革開放自1978年開始,迄今年正好40年。這40年的年均經濟成長率為9.5%,讓中國GDP在全球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15位,到2010年時取代日本位居第二,就經濟發展模式而言,主要是對外(外需)導向的。具體的操作是:一、開放(針對資本、技術、原料、半成品);二、引入了資本、技術、原料、半成品這些中國欠缺的生產要素之後,先從特區再擴大為沿海,再進一步深入內陸,與中國具有相當豐富價廉的土地與勞動力結合;再配合三、政府職能,一方面對外資給予政策優惠,二方面強化基礎建設,後者,即為這個階段的主要改革內容。開放加改革40年,中國很快從一個落後的匱乏經濟體蛻變成了一個全球工廠,向全世界提供物美廉價的商品。

與此同時,也就在這40年中,在前述外需導向的運作模式下,中國的就業增加了,工資上升了,收入、財富增長了,中產階級形成了,規模也持續擴大了,合起來,就是一個愈來愈大的消費市場出現了。

──中國目前的中產階級大約已達5億人口規模,全球最大;

──中國消費零售總額,在2016年時為4.89兆美元,已超過美國的4.82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國;

──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已達59%,與發達國家如美國(70%)比,當然還有很大上升潛力。

相對於中國內需市場的持續快速擴大,過去40年高度仰賴外需拉動經濟成長的態勢正在出現重大變化:

──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即中國出口占GDP的比重,已從2006年的高峰37.2%下降到2016年的19.6%;

──在出口依賴度持續下降的同時,中國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也從早年的20%以上降到了2016年的18.2%。

很明顯,川普總統現在對中國施以高關稅的貿易戰重拳,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效應已大大不如十年之前了,非但如此,卻反而可能引起「投資移轉」的效應,因為中國正在從製造大國轉型為消費大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

說回到特斯拉。特斯拉這次決定到中國大規模投資,顯然絕非川普所樂見,但馬斯克的決定,在商言商,考慮的主要是兩個「勢」,一是形勢所逼,二是大勢所趨。所謂形勢所逼,是美國對中國生產出口到美國的鋼鋁製品課徵高關稅,當然對特斯拉在美國的生產拉高成本,不如直接移到中國生產,還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所謂大勢所趨,就是汽車作為一種體積大、重量重的產品,其生產地自然以貼近市場為宜,特斯拉到中國,自然是衝著這個全球最大也是最有潛力的市場。

很多人記憶中或許還留有二、三十年前盛況一時的廣州交易會,全球萬商雲集,賺的都是中國製造出口到全球的錢;2018年底,上海要舉辦第一屆中國進口博覽會了。從廣交會到上博會,其中的信息反映的是一個大格局的變化。


出處: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275058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