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發表2018年白皮書

發布日期:2018-07-31

工總白皮書已進入第11年,過去一年,隨著世界景氣的復甦,不僅國內股市萬點行情已成常態,企業勞工薪資更由於景氣好轉及軍公教調薪3%帶動下,有5成以上民間企業也隨著調高薪資,使平均薪資達到新台幣49,989元;同時,我國失業率也持續下降,今年4月已降至3.64%,為近18年同月次低。另據財政部及經濟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我國出口已連續20個月正成長、接單已連續21個月正成長。這是多年來難得一見景況。
然而,我們也甚為憂心,台灣是一個不具備規模經濟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如果長期投資創新不足,產業國際競爭力勢將逐漸喪失,最後勢必淪入無法創造就業、提升薪資及帶動經濟成長的惡性循環風暴之中。
尤其,台灣在戰後歷經長達數十年的經濟高速成長,創造了傲人的經濟奇蹟之後,被讚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最近十年來,台灣經濟逐漸衰退,投資長期偏低,超額儲蓄持續攀升,也反映出臺灣整體投資環境不佳、欠缺投資機會,總體經濟失衡,造成資金氾濫外流。例如近年因台灣經濟缺乏創新力,資金閒置情況嚴重,企業寧可閒置資金,也不願意進行有助於未來發展的投資;另七年多來,台灣的金融帳也淨流出新台幣10兆多元到海外;至於高素質的人力,則因沒有了發揮的舞臺,進一步造成人才外流。
鑒於台灣今日許多問題的根源都在經濟,故如何再造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已成為我們當務之急。也因為如此,工總2018年白皮書第二章—對政府政策建言的總論,特以「再造台灣成長的新動能」為題,並對政府提出9大策略方向,包括︰「租稅政策應激勵投資創新,揚棄反商」、「員工報酬配股改採面額課稅,幫助本土企業留才,促進消費動能」、「重新檢討能源政策、電力供應的穩定攸關企業生存」、「水資源問題的多元解決方案」、「改革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提昇投資台灣的誘因」、「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有助台灣的經濟繁榮」、「加速推動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強化國際經貿連結」、「解決青年的低薪與失業問題,建構台灣為青年的發展舞臺」、「推動英語化運動,增進台灣的國際化與能見度」等建言,期盼能把國內投資環境弄好,既帶動投資創新、創造就業、提升薪資,也帶動經濟成長,最後追求台灣的永續發展。
至於在白皮書各單元,更以「鼓舞內外資投資台灣,再造台灣成長新動能」的基調提出建言,促請政府應正本清源,儘速排除水、電、土地、勞工、及人才五缺障礙,採取輕稅簡政與全面國際化的政策,友善企業,完備數位經濟時代亟需的網路建設、制度創新與法規鬆綁等,以挽回國內外投資人的信心,並加碼投資台灣。舉其犖犖大者︰
一、請協助我產企業掌握數位經濟時代新商機︰儘管當今不斷崛起的創新商業模式,諸如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循環經濟等,正逐步蠶食或完全顛覆既有產企業版圖,原以硬體、零組件產品及代工模式為主的我國企業,將無法再以傳統硬體為導向的產業思維與作法,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必須改以新觀念、善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區塊鏈等新科技,提出數位經濟下的因應策略與解決方案;但若此時政府能夠協助企業掌握新科技的應用趨勢,以及提供投入新科技的租稅優惠,必能讓其順利轉型升級,成功從硬體或零組件供應商躍升為具備服務價值之解決方案提供者。
二、請提供穩定、充裕、乾淨的電力,支援我產業長期投資與發展︰鑒於我國2025年能源配比目標,面臨「轉型時間太短,基礎設施可能無法於2025年前完全到位」、「降低發電系統組合的多元性,提高缺電風險」、「燃煤燃氣火力發電占比80%,增加空氣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負荷」、「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的高成本,降低供電系統的可負擔性」、「儲能技術發展無法與再生能源發展同步,降低再生能源供電穩定度」等挑戰,加上電力系統低碳化攸關國家減碳目標的達成,建請政府於轉型過程中,應以「核能、燃氣、燃煤等基載電力為主,非基載電力的綠能為輔」,重新規劃2050年能源政策路線圖,作為修正2025年發電配比目標之依據,及納入「能源轉型白皮書」,則我能源政策必能完滿達成供電安全穩定及溫室氣體減量兩大目標。
三、請兼籌並顧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美國前環保署署長吉娜.麥肯錫(Gina McCarthy)曾於2015年3月13日發表有關《環境正義》的演講內容中提到,環境正義執行時要能雙贏,也就是環境保護必須以不傷害經濟作為前提,不要在追求環保的同時,卻傷害我們想幫助的人,其此番論述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因此,建請環保署目前正在進行修正的重大環保法規時,諸如《廢棄物清理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及《環境影響評估法》等,應依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兼籌並顧的憲法精神進行增修,使環保政策可同時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
四、請以國際視野,建構一個與時俱進的賦稅與金融環境︰誠如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所言︰台灣悶經濟的「真問題」,就在投資不振,政府應該排除五缺投資障礙,引導長期資金轉入國內投資,才是最根本做法。但因目前政府一些賦稅與金融的施政規定,與扶植產業發展、鼓勵創新仍有落差,也存在著諸多專業認定與實務行政執行的問題,故若政府能以國際視野,建構一個更進步、與時俱進的賦稅與金融環境,便有助提升產業競爭力、投資動能,帶動產業、經濟的全面提升。
五、在訂勞動相關法規、謀求勞工權益時,應審慎考量企業的負擔能力與競爭力︰過去兩年,國內勞動市場及產業人力資源供需情勢,出現前所鮮見的緊張壓力,雖有些是自然及社會因素如少子化、高齡化造成的失衡狀況,致使自2016年起,國內每年平均減少18萬勞動力,但大部分是人為變數,特別是政府政策法制及行政措施在制訂與執行上所造成的,諸如增加各種法定勞動成本、工時規制失去彈性等,因而肇致勞動市場供需失衡、薪資停滯不成長。為此,政府在制訂勞動相關法規、謀求勞工權益時,切勿偏頗,並應審慎考量企業的負擔能力與競爭力,勞動相關法令則應回歸市場機制。
六、請加強區域合作、以融入全球價值鏈︰隨著全球新一波産業與科技革命,全球價值鏈日漸整合,尤其東亞及亞太地區的整合速度加快,如CPTPP、RCEP、中日韓FTA等可能成形。面對區域性生産和連動不斷深化,各國莫不加強區域合作以融入全球價值鏈,但我國在此波經貿自由化進程中卻明顯落後,將影響對我經貿發展。為此,政府除應在緊張的地緣政治、貿易摩擦及兩岸僵局中積極尋求突破,亦不能在工業4.0的國際競合潮流中缺席;同時更應與產業攜手,共同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經濟局勢中,找回台灣的優勢地位與成長動能。
七、兩岸應加強合作,創造雙贏︰鑒於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既符合兩岸各自發展利益、台灣與國際社會普遍的期待,也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故兩岸雙方都應放下歷史包袱,相互表達善意、務實溝通、管控分歧、求同存異。尤其,大陸市場是台灣全球市場布局的重要環節,占台灣出口總額42%,政府誠應以「溝通、溝通、再溝通」的精神,建立兩岸彼此都能夠接受的互動模式,並在兼顧國家及經濟安全的前題下,以加強兩岸合作,創造雙贏。
八、請積極研擬、落實推動「智慧財產前瞻發展綱領」︰正當美、歐、日、韓及中國大陸等諸多競爭對手,皆將智財權視為國家經貿戰略的重要一環之際,經濟部為建構國家優質的研發環境,使研發成果與智慧財產結合相互為用,在市場上進一步創造價值,帶動產業經濟發展,也積極邀集跨部會研擬新一期的「智慧財產前瞻發展綱領」。我們期盼政府未來能夠積極推動該發展綱領,並落實其相關發展計畫,一來因應國際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二則可以在未來各國新一波競爭力發展賽局中立於不敗之地。
九、幫助青年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與待遇,讓其「五子登科」扎根台灣︰現今35歲以下的台灣年輕人,不僅面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低薪、失業、高物價與高房價等挑戰,也陷入「不婚、不生、不買房、沒有前景」困境,但因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且全球各國都在積極地投資青年,故我們必須找到化解之道,幫助青年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與待遇,讓青年人才可以「五子登科」扎根台灣,甚至長大成為一顆可以遮蔭整個國家的巍巍大樹。
總之,工總產業政策白皮書自2008年發刊已來,如今已邁入第 11年,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歷經兩度政黨輪替,但不論藍綠執政,工總總是堅持站在產業的一邊,本乎愛台之初衷,針對台灣經濟面臨的問題,向當政者提出具體建言。又在諸多建言中,有些難免與當政者政策相左,所以建言者必需要有比較大的勇氣,而接受建言者也必需有比較大的寬容。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是出於愛台灣的立場,希望大家一起為台灣努力,謀求更好的未來。
今﹙2018﹚年工總對政府政策建言白皮書,總共提出9個單元、110項議題、231項建言。


出處: 工總產業雜誌581期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