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依賴中國供應鏈」跨國企業開始反思

發布日期:2018-08-10

美中貿易戰冤冤相報何時了?參與協商的美方人士透露,目前有兩種可能結局,既能讓美國總統川普贏得面子,也能顧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持續推動尖端科技製造業發展的裡子。

產線外移規避重稅
《紐約時報》報導,最可能的結局是美中持續僵持不下,雙方互加新關稅延續數月或數年。新關稅政策已迫使跨國企業重新思考其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並開始把部分功能移出中國。假以時日,這類改變將可達成川普的要求,降低兩國之間的貿易赤字,也減少美國的國安顧慮。
數以百計的西方企業現已考慮把最終組裝步驟,從中國移至台灣、印尼等國,藉此規避新關稅。這麼做將能縮減美中貿易赤字,但美國整體對外貿易赤字依舊,且供應鏈也不會完全移出中國,各式各樣零件仍可能留在中國生產。
另一種可能性則是雙方在協商之後停火。儘管立場仍相距甚遠,但北京已出現些微動搖。中國顯然願意改變川普政府眼中釘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求貿易緊張不至於妨礙經濟發展。中國智庫學者何偉文說:「(中方)底線是中國發展的權利,而非『中國製造2025』的具體產業政策和措施。」
川普政府力促北京停止對「中國製造2025」計劃下的產業的所有補助,包括國營銀行低率貸款等;接受美國將對這些產業施加關稅;停止盜竊商業機密相關的網路間諜活動;及停止要求美國企業向中國企業分享關鍵技術。中國雖不願全盤接受,但已表態願意改變部分有違世貿組織(WTO)規則的政策。不過,國營銀行優惠貸款落在灰色地帶,不直接違規。另外,中國有意把補助投入研發而非直接設廠,WTO也允許這類補助。

陸溫和派可能失勢
美國把中國當成貿易頭號敵人,理由在於持續巨大貿易逆差,及中國國營銀行資助高科技、精密製造業業者,以與美國競爭。而中國軍備增長,在亞洲甚至全球發揮更大影響力,也讓美國提心吊膽。專家擔心,美中貿易衝突僵持將使目前主事的中國溫和派失勢,倘若由主張擴大軍備和海外部署的中國強硬派掌權,雙方衝突恐蔓延到其他議題。
編譯吳巧曦


出處: 蘋果日報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809/38093080/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