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現在進行式

發布日期:2018-09-06

中時電子報
2018年09月04日 20:06 黃介正

美國與印度在兩度推遲之後,終於敲定於9月6、7日在新德里舉行首次的兩國外長與防長「2+2對話」,填補印太地區概念中的戰略安全意涵,美、日、澳、印4國之間的6組雙邊「2+2對話」終於推向完整的拼圖。

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應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邀請,於8月31日以專家對談形式就美印首度「2+2對話」的相關議題進行說明。薛瑞福在華府政策圈本即活躍,復對業管政策熟稔,在謹守分際卻順暢的對談與詢答中,足可令各界蠡測川普政府現階段關於「美國的印太戰略」的構想,亦可管窺當前美國區域政策團隊的運作實況。

綜觀薛瑞福在1個半小時的對談,值得關注並應深入分析之處包括:川普政府也視此區域為優先重點,未全然否定歐巴馬政府的「亞洲再平衡」;甚少使用「印太戰略」,而多稱「自由開放的印太」(Free & Open Indo-Pacific);對於日本極盡努力的美、日、澳、印「四邊對話」,態度相對保守;在美印對話廣泛議題中,如何理解中國乃為首要;美期待與印度達成一系列「賦能協議」(enabling agreements),使雙邊合作,尤其軍售與科技移轉等安全援助有所依據;以及美印在部長級之後將增加司局長級的「2+2對話」。

美印首次「2+2對話」前夕,由國防部資深官員藉智庫場合對外進行說明,固可歸因在川普任期幾近一半時,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依然懸缺,然而五角大廈在去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後,今年立即推出《國家防衛戰略》,更名「印太司令部」,加上即將問世的《國家軍事戰略》,亦可有國防部在印太區域事務居於主導地位的想像。

學生們都很清楚我對「印太戰略」及「美日澳印四國同盟」所持審慎保留的態度,了解我主張在「印太」尚無共識性概念前,名詞的前後不要先加文字,也聽過「美日鐵盟、美澳遠盟、美印不盟」的分析。

以美、日、澳、印4國間的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2+2對話」為例,始於雷根總統時期,美澳自1985年至今有27次;熱衷與多國「2+2對話」的日本,自2000年已與美國舉行13次,而美、印兩國遲至今年才首次舉行。

美、日、澳、印2007年首次「四邊對話」不久,因陸克文出任澳大利亞首相,為避免得罪北京而退出,隨即夭折,直到2017年菲律賓APEC會議期間才重啟司長級對話,今年6月在新加坡的二度會談,亦無重要共識進展。薛瑞福在答詢時稱,早在2004年12月26日南亞大海嘯,美、日、澳、印即已開始共同人道救援合作。由是觀之,美國當前對於「四邊對話」的態度是「實際行動先於機制概念」(reality before concept),必須要顧慮到各方均感到合適的進展速度,方能繼續推進。

薛瑞福理解印度總理莫迪在6月「香格里拉防務對話」上表明「印太不是戰略」,也不應針對任何一國,明顯與他的老闆馬提斯部長看法不一致,同時認知印度與中國及俄羅斯各有特殊歷史關係,以及在巴基斯坦、阿富汗與伊朗等諸多政策立場的差異。因此從薛瑞福有關美印關係相對審慎保守的論述觀之,日本安倍首相所稱以4國為首的「民主安全鑽石」本非對稱,倘要融合成同步體系,仍需時日。

我國政府高層曾經多次公開宣示,希望台灣被納入美國印太戰略之一環。從客觀條件看,位居西太平洋中央位置的台灣,對於美國也確有顯著的戰略價值,然而美國的印太戰略仍處「現在進行式」,與其坐待美、日、澳、印「四邊對話」緩慢發展,不如積極有所作為。

緣於1995∼96年台海飛彈危機之因應與檢討,我國與美國之間從國安高層的會談、國安相關部會的「蒙特瑞對話」(Monterey Talks),以至國防部的「台美國防安全會議」(Defense Review Talks)已建構不同層級且行之有年的戰略對話模式。

如今在兩岸對峙漸露危機、美國友台意識提升、五角大廈率先主導印太戰略等因素下,台美之間以務實態度再進一步,擘畫雙邊外交與國防部門的「司局級2+2對話」,絕非緣木求魚。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出處: https://opinion.chinatimes.com/20180904003975-262104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