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太多極化格局下 台灣應力求戰略平衡

發布日期:2019-04-08

04:092019/04/04 工商時報社論 主筆室

最近台美啟動「印太民主治理諮商機制」,台灣正式被納入美國制衡中國崛起的印太戰略一部分。而蔡英文總統在出訪南太平洋友邦時,也宣稱「台灣是印太地區的台灣」,益加彰顯她促成台灣在印太戰略扮演積極角色企圖。但是,當前印太已呈現多極化格局,除了日本因顧慮中國感受,已刪除原有印太戰略的敏感字眼「戰略」一詞之外,東協為力求與美中兩國保持戰略平衡,也推出自主印太構想,而印度則始終以區域經濟成長為目標,不排除與中國合作,更明確指稱印太戰略不是為了對抗哪個國家。也因此,台灣一面倒向美國,積極參與其主導的印太戰略,此一押寶式作法是否妥當也就值得商榷了。

回顧近兩年,美日攜手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係藉由強化軍事力量、投資區域基礎建設、宣揚自由民主價值,來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和其在區域內的政經影響力,然而如今美日兩國卻似已同床異夢了。今年3月8日日本外務省公布的新版「開發合作白皮書」,明確指出將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支援安倍政府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相較過去為應對中國在南海積極活動,舊版白皮書一直所使用的深具敵視政策色彩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這次新版白皮書中的「戰略」一詞不僅被刪除,還提及將就第三方市場開發與中國推動對話。外務省大臣河野太郎宣稱,未來日中雙方將推動新的合作,並在人才交流、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變遷、海洋等課題,分領域進行合作、進行檢討。

接著不久,安倍首相在日本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更表態,他提出的印太構想,並不是為了與「一帶一路」等他國政策對抗而進行。他強調,有必要滿足對沿線國家基礎建設提供合理貸款「四條件」,包括:必須確保相關國家的財政健全性、項目的開放性、透明性、經濟合理性。安倍此舉顯係在創造日中關係良好氛圍,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今年6月赴大阪參加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並順道訪問日本。

除了日本的印太戰略氣勢「退縮」外,近年來在中美關係緊張和貿易戰激化的背景下,東協為避免倒向任何一方,已試圖推進自主的印太構想,以示與美日的印太戰略或印太構想有所區別。另外,今年1月中旬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東協外長會議主席聲明裡,已納入「針對強化東協核心性的印度太平洋構想,注意東協共同機制的審議進展」此一表述。再者,今年3月20日東協10國和8個夥伴國(中、美、日、韓、印度、紐、澳、俄羅斯)更具體邁開新步伐,在印尼雅加達舉行印太合作高階對話,聚焦在區域的面向和平、繁榮和包容性課題上,並希望尋找互惠互利的合作機會。

不容置疑的,近幾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計畫長驅直入東南亞和南亞等區域,以及中國在南海島嶼的布局,已引發美日兩國高度警惕,認為中國是在爭奪自然資源和海洋主導權,所以他們進而串連印度和澳洲,祭出對中國具有對抗性的印太戰略,然其結果卻導致印太地緣政經局勢的動盪不安。此外,東協在地理上夾處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故而為獲得安全保障和維護經濟秩序,遂推進自主的印太構想,採取與中美雙方保持均衡關係,並認為這是最佳的戰略選項。

甚至連印度也小心翼翼看待美國的印太戰略。去年12月印度總理莫迪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上曾公開表示,印太戰略並非少數國家的俱樂部,更不是為了對抗哪個國家。就在該峰會期間,印度除與美日舉行三國領袖會談(簡稱JAI,印度語是成功之意),也與俄中舉行另一場平行的三國領袖會談(簡稱RCI,與印度導彈發射研發中心同名),顯而易見,印度的兩手策略是為了不得罪中美雙方。所以台灣若要通過參加印太戰略來抗衡中國,這種戰略企圖是不切實際的。

總結上述,在印太區域呈現多極化之際,各方已不再以美國為馬首是瞻。儘管美國軍事力量進入印太,被視為是區域安全保障的有力支撐,但區域經濟成長的最大依托,則來自中國的貿易投資能量。所以日本的印太構想才會刪除「戰略」一詞,東協則另起爐灶推進自主的印太構想,印度更不願得罪中美雙方,其背後都有各自的戰略平衡考量。此際,台灣既定位為「印太地區的台灣」,卻無視於印太區域與中國政經利益緊密交織之現實,反倒積極投入美國的印太戰略,那麼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相對難測。針對印太多極化的這一大趨勢,台灣是否也應有自己的平衡戰略,以期在印太區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出處: 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404000234-260202?chdtv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