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務實前行,台灣遲早聯網

發布日期:2019-05-01

04:102019/04/30 工商時報社論 主筆室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完成。國際社會已注意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該論壇所作主題演講,非常強調對外開放市場、推動制度化國際經合、鼓勵多邊機構參與投融資等。這表明中國大陸主政者已顯著調整一帶一路建設計畫屬性,不再將其作為中方融資灑錢、擴張勢力範圍的憑藉,而是讓其轉為國際互利互惠之重要平台。一帶一路如此從高調進取調整為務實前行,反而將吸引更多經濟體放心加入,連台灣亦勢必遲早與其「聯網」,實不容輕忽。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加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大陸於2013年開始主導推動此建設計畫之初,即有一些陸籍專家學者高舉民族主義大旗,謂該計畫將「重現漢唐盛世」,甚至有人以往昔成吉思汗歐亞大帝國比擬之。這些高調言論,皆引起西方國家戒心,徒增外來抵制壓力。


而近年來,大陸政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模式,也的確不按常理出牌。譬如,其未將一帶一路定位為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組織,而強調其是廣泛「朋友圈」,可以進行多元化的政經社協調共進,惟大都是一對一的雙邊協議。

其次,大陸政府對一帶一路範圍,也未明確界定,除推動該計畫初期,曾表明其以歐亞非為主體外,之後,拉美、大洋洲多國被拉攏加入案例不勝枚舉;因而一帶一路早已被國際社會視為「中國向美國奪取全球政經領導權」的工具。

而在實務操作層面,世人主要觀感是,一帶一路不外乎大陸官方到國外大手筆融資灑錢,即以贊助者和債主的雙重身分,為特定國家援建海港、機場、鐵公路等基本設施,並順勢掌握相關建設項目的所有權或經營權,頗能擴增大陸的海外根據地。

至於大陸藉此種建設項目,大量出清其國內多餘物料機件,是國際經貿圈「公開的秘密」。其次,大陸按照一帶一路建設規劃,近年陸續擴大開通歐亞鐵路貨運快線,及建設相關海空運輸樞紐,以便利陸產商品搶佔國際市場,都是深刻影響國際經貿生態的舉措。

在大陸舉國傾力推動之下,近年一帶一路建設確實不斷有所進展,不久前,連義大利都和中方簽約加入。然而,一帶一路引發的國際爭議也不少,如馬來西亞近期嫌中方合建鐵路相關項目要價太高,狠狠予以殺價,即為著例。

更重要的是,美國早已不斷批判中方想藉一帶一路,來控制諸多開發中國家的財政與基建項目,也咬定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針對美方的國際戰略競爭布局,因而抵制情緒特別大。甚至可說,去年上半年美國川普政府發動對中貿易戰,其背景與中方一帶一路的高姿態有關聯。

所幸,大陸政府仍甚具審時度勢、彈性調整能力。日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通過主題演講所定的基調,即蘊涵有頗多難能可貴的嶄新政策思維,相當耐人尋味。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用了相當大篇幅,宣示大陸決意擴大市場准入、加強智財權保護、降低關稅擴大進口、推動與更多國家簽署自貿協定、鼓勵國際多邊機構(如世銀、亞銀)參與一帶一路投融資等。

習近平這次演講內容,除表明大陸今後將按國際通則,來推動一帶一路計畫之外,更具有正面意義的是,大陸將充分開放其國內市場,俾和全球各經濟體共享相關商機,其中,一帶一路參與者肯定將優先受惠。換言之,一帶一路將從過去大陸「居高臨下、獨樹一幟」態勢,轉型為「充分接軌國際規範」。如此務實的調整,反而會吸引更多經濟體來加入一帶一路。

至於台灣,近年因兩岸政治矛盾,始終和一帶一路搭不上線,僅有部分台商運用大陸歐亞海陸運輸線運送貨物,或投標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與台灣在地則無關聯。然而,未來若一帶一路蔚成國際經貿主流,連西方國家也紛紛接納,則台灣工商界必有與其「聯網」需求,如盼兩岸在台共建運輸物流基地,或雙方聯手運營歐亞非商貿等。

一帶一路進入台灣,實已是可預見之事。儘管當前民進黨政府對兩岸經貿合作相當冷淡,但應知縣市政府大多數由國民黨擔綱;哪天高雄港、台中港、台北港出現兩岸合資共營一帶一路項目,民進黨政府若仍一味反對,就有違逆民間需求之嫌。莫忘大陸仍穩居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何必武斷抵制之?

(工商時報)


出處: 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90430000219-262113?chdtv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