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創意擴大內需,自主促進經濟成長

發布日期:2019-05-05

04:092019/05/04 工商時報社論 主筆室

2018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維持在2.6%左右,但主要的動能仍來自出口,而出口成長動力來自於全球經濟的復甦,2017年、2018年出口均有大幅的成長,但內需的投資、消費成長率仍然在2%以下。而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懸而未決,影響了企業庫存及下訂單的決策,同時,蘋果手機的銷售不如預期,衝擊台灣的供應鏈,出口似乎也到了頂點,出口連續近30個月的成長劃下句點。再根據IHS Markit的預測,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和日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均較去年下滑,依此推估,台灣的出口景氣也不會好。

在出口可能自高檔滑落時,擴大內需及提升民間消費、投資,成為自主維繫經濟成長於不墜的主要動力。為了維繫景氣,政府已積極規劃「擴大內需方案」,前瞻基礎建設的持續推動、補助觀光客的暖冬計畫、春遊補助,以及節能設備、家電的補助方案等。

針對上述擴大內需方案,我們認為對內需市場有一定的助益,但應有創意的思考,才能強化其效益。至於如何注入創意的思維,我們認為應採行以下規劃:

第一,加強觀光基礎建設投資,並提高產業附加價值:觀光業影響內需至鉅,但在陸客觀光萎縮、東南亞客的消費力不足下,觀光業欲振乏力。因此,政府此時可提出觀光業振興方案(預算約40∼50億元)。由業者提案,鎖定海外高消費族群,提出創意行銷方案。政府則籌組委員會審核提案,通過後提供配合款,但必須包括「增加消費金額」與「當地產業的連結」等,如未達上述績效指標(KPI)則應追扣部分補助。

第二,建構跨境電商平台,結合自貿港區作為貨物中轉基地,行銷台灣產品:政府應協調建構跨境電商平台,連結東南亞、美國、中國主要電商平台,並以台北、高雄等自貿港區做為電商產品的中介轉運基地,藉以把台灣優質的產品,農漁蔬果轉運至東南亞、美國等地,一方面行銷台灣產品,另一方面讓年青人的創意、設計有行銷出路,為其築夢。

第三,規劃節能競賽,刺激節能投資,使企業有感:節能家電補助,固然有助於發揮刺激民間消費之政策效果。但與此同時,如能配合節能、節水競賽,效果可望加大。例如規劃以全國「里」、「區」或企業為單位進行節能、節水競賽,進入全國前十名的「里」、「區」,可以獲取巨額獎金,鼓勵各區、各里民眾參與節水、LED、太陽能相關設備投資,帶動景氣,使民眾、企業有感。

第四,前瞻基礎建設轉型為數位時代的十大建設:由於軌道建設的效益不大且不符時代的需求,如能轉型為包括5G、AI基礎建設投資,資安產業�技術的發展,區塊鏈社會的規劃、數位經濟的國際接軌等數位經濟十大建設,不但可以引起社會共鳴,加速台灣產業升級轉型,以及因應景氣的衰退,達到三贏的目標。

除了前述擴大內需的創意思考外,我們認為政府在政策上還應加強以下幾點:

其一,根據經濟部日前表示,累計至今年4月,回台台商投資金額已突破2千億元,預計可創造2萬個工作機會。這些回台投資應和產業升級轉型,建立連結,包括投資自動化、智慧設備、研究發展,才能享受減稅規定,如此有助於減少外勞的僱用,以因應少子化的困境。

其二,不少民眾認為台灣內需市場小,即使擴大內需也不足以支撐景氣。但大家別忘了台灣有高達新台幣10兆元的超額儲蓄,以及20兆元以上的保險基金。如果行政院能夠大開大闔,要求金管會、內政部、衛福部等主管部會鬆綁法規,並訂定產業化績效指標(KPI),如創造投資金額、增加就業人數等。如此,可望將資金導入金融理財、都市更新、國際醫療、長期照護、雙語教育等領域,帶動投資、注入活水,並營造好的商業模式,帶動高階人才的需求,台灣的內需市場將大有可為。不過,必須有回饋金照顧弱勢族群的配套與論述,才能杜絕社會對圖利財團的批評。

其三,在M型社會下,高所得族群的消費能量必須被激發出來。因此,鼓勵高所得調整心態,一掃以往「儲蓄就是美德」的觀念,而改以消費不要有罪惡感,消費是在幫助別人,擴大內需振興經濟。因此,政府、企業如在旅遊、購物上能夠搭配若干折扣的措施,誘使高所得族群共襄盛舉,在高階人士帶動消費之下,占台灣GDP六成多的民間消費才能有效提升,進而有助於擴大內需與帶動服務業的景氣。


出處: 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90504000193-262113?chdtv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