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台商回流熱潮? 李淳:僅三種台商回得來

發布日期:2019-05-10

2019-05-09 11:23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即時報導

美中貿易爭端衝擊全球供應鏈,政府引頸期盼台商回流帶動投資熱潮,根據經濟部統計,「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實施四個多月以來,已有47家廠商決定投資近2,400億元,本周更有機會衝破2,500億元大關,現正重新擬訂年度目標,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其實只有三種台商回得來,其他多數恐怕只能轉往其他地區。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施壓力道不減,不僅宣布即將上調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至25%,在雙方最新一輪貿易談判前夕又頻頻開砲,山雨欲來風滿樓。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今(9)日在廣播節目上指出,日前赴美與當地智庫交流,他們對於這次的貿易談判「很淡定」,認為就算達成協議也沒那麼重要,因為事後川普可能又會變臉,或是中國針對協議結果的落實有所打折,這只是長期抗爭的開端。

他也提到,根據資料統計,中國資通訊產品及電腦出口,港、澳、台商所占比重分別占了35%、40%,但因港、澳沒有大型生產商,其中絕大多數仍是台商,而且這些產品的訂價權都在最終通路商手上,如果不願意提高在美市場價格,就會盡量壓低生產成本,台商也因此成為這波貿易戰火受創最深的族群。

李淳分析,這次美國祭出關稅戰的目的,第一是要逼迫中國談判,第二則是要嚇跑外商。實際上,就算美中貿易戰沒有開打,因應近年在中國生產營運成本不斷攀升,許多廠商本來就已經開始「避險」,轉往其他地區布局,生產線重新調配,美中貿易戰的關鍵就在於加速這個過程。

針對台商調整布局,李淳則直言,大部分台商恐怕不會回來,回顧30年前撤離台灣的原因,如今不僅沒有解決,甚至還有惡化跡象;即便為了躲避美中貿易戰火,也只有三種台商回得來。

第一、當屬附加價值高的產業,以自行車為例,在大賣場的售價可能僅1,500元,但也有業者賣到歐盟,售價高達20幾萬元,後者就容易回來。

第二、自動化程度較高,不怕缺工問題。

第三、則是台灣供應鏈相對完整,回來可以找到各種零組件廠商配合。

雖然如此,但李淳認為這也是台灣政府發揮的大好機會,即便台商回不來,也應協助他們妥善落腳其他區域,確保土地、勞工及投資保障等。

中經院去年12月也曾發布相關調查報告指出,因應貿易戰而打算轉移陣地的台商,傾向遷至東協國家的比率仍高於台灣;若不願意投資台灣,五缺問題也非首要考量,「市場規模」及「政策不確定性」才是讓廠商卻步的主因。

根據中經院調查,全體製造業有61.6%受訪企業在中國設廠或營運據點,亦即所謂的台商。其中,因為美中貿易戰而改變投資、遷廠與服務據點,且評估回台投資設點的企業僅占台商比重12.3%,傾向遷廠至東協國家者則占18.5%,成為台商首選據點。


出處: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802266?list=thumb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