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惡意收購案件有再度增加之趨勢

發布日期:2019-05-14

資料蒐集:日本/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濟組 文章分類:當地商情 檢視日期:2019-05-13
日本經濟新聞本(2019)年4月29日報導,全球惡意收購案件2018年增加至26件,創過去19年來最高水準,顯示惡意收購有再度增加之趨勢。所謂惡意收購係指未獲得目標公司之同意而強行收購的惡意收購行為,此現象之所以死灰復燃主要為資金過剩緣故。此類收購案件,不僅導致經營者緊張不安,也可能產生買收後為維護利益而過度偏重股價的經營方式。此外,惡意收購股票交易價格,通常較市價為高,因而存在潛在的虧損風險。
惡意收購在1980年代後半最為盛行,1989年美國股權投資公司KKR以約300億美元收購美國煙草•食品大廠RJR.Nabisico造成該公司被收買後事業解體,引發世人批評之案例最為惡名昭彰。
根據調查,惡意收購案件2018年為26件,為1999年(42件)以來最高水準。2000年之後,惡意收購案件逐漸減少,金融風暴後減至個位數。2019年受全球市場混亂影響,截至4月底已有4件此類收購案件。例如,去(2018)年1月英國投資基金梅爾羅斯提議以71億英鎊收購英國汽車製造巨擎GKN,遭到抗拒後,2個月後以81億英鎊獲得股東同意,成功收購GKN。
以地區別分析,2018年惡意收購案最多的為歐美地區(16件),亞洲方面也有8件,與2017年2件相較,增加快速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惡意收購表面化之前的股東遊說活動,根據美國調查公司Activist統計,2018年股東會提案收購案共有935件,其中亞洲地區增幅達20%。2019年1至3月股東會提案收購全球共有295家。日本過去5年股東會之提案件數增加至34件,香港、韓國的提案件數也明顯增加。
全球著名的投資基金逐漸瞄準亞洲企業,近來報導握有東芝公司5%股權的美國King Street Capital Management對沖基金提議東芝公司任命新的獨立董事;美國Elliott投資管理基金2018年11月向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施壓,要求出資購買自家公司股票,以挽回股價下跌損失。亞洲企業很多屬於財閥集團,相較歐美企業,股東意見較不易向經營高層反映,而惡意收購的增加,或許是提高經營者關注股東意見的一項契機,其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出處: https://www.trade.gov.tw/World/Detail.aspx?nodeID=45&pid=668624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