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扮演之角色與演變
發布日期:2019-05-28
日期: 2019/05/23
作者: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杜巧霞 顧問
文件編號: WTOepaper648
一、前言
為了避免美國將大幅提高關稅之美「中」貿易談判,在全球矚目之下,歷經11回合密集諮商,仍然無法達成協議,顯示雙方對協商內容可能仍有結構性與制度性之重要認知差距,以致未來雙方將相互提高關稅的貿易戰已經很難避免,不少學者、專家及國際媒體指出兩大經濟體之對抗,未來可能長期存在。兩大經濟體相互提高關稅,對亞太地區已經建構的分工體系極可能有不利影響。我國為亞太分工體系中重要的參與者,與上下游國家間維持有密切的分工合作、代工、銷售與間接銷售等關係,在此趨勢下,對我國未來經貿發展是否亦將有不利影響?相信是國人關心的課題。
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使參與者在從事跨國生產與經貿活動中獲得專業化分工之效益,過去20多年來,美歐等無數的跨國企業,為了充分實現其同時擁有技術與市場之優勢,展開對外投資,並利用以外包、組裝、回銷等分散化的生產模式在亞太地區建構了綿密且相互合作的分工體系,形成了由多數國家在同一條生產與供應鏈上,但分別位於價值鏈中不同階段的上、中、下游之合作關係。其中美國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價值鏈核心,中國大陸為價值鏈上最終產品重要的組裝地,其他則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零組件及半成品供應商,但東亞國家為其中重要的參與者。
在價值鏈中的供應商,由於僅需要專業化於供應局部零件或半成品,無須累積巨資與具備相當規模即可進入國際市場,有利於中小企業,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之中小企業發展,因此很多開發中國家無不積極開放、努力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以盡力爭取外資及攫取對其發展有利的機會。如今兩強間存在對彼此經貿措施不認同之認知差距,其相互提高關稅之貿易戰未來甚至有可能擴大至其他領域,則在價值鏈中之其他成員可能將受到更多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國於此價值鏈中之參與程度,及與上、下游國家之相互連鎖關係。以下本文主要利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2018年底最新發布的附加價值貿易資料,分析過去以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近期的演變,以及與我國鄰近國家之相互比較,進而推導其對我國可能之影響與潛在之政策意涵。
二、為削減貿易失衡,美「中」雙方過去已經展開之調整與因應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經貿環境中扮演之角色已經備受國際關注。在中國大陸晉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下,「中」美間存在的巨額貿易失衡,成為美國亟欲面對的重要議題。為了削減美國雙赤字,早在歐巴馬政府時代就展開了增進出口、積極鼓勵美商回美投資,以及促進先進產業加速發展的再工業化政策;旨在削減兩強間雙邊貿易失衡的談判,則在川普總統上任後密集展開。惟美方增進出口與鼓勵美商回美投資的政策效果有限,而雙方在生產結構與制度方面之差異,在彼此愈來愈密切互動的經貿活動中反而益加明顯,以致不但雙方之貿易失衡未見縮減,彼此對何謂公平貿易、市場開放義務、符合規範的產業政策等亦呈現重大認知差距。在此次談判中,即使美方已經高調的提出將大幅度提高關稅之威脅,中方在平等、維護主權之基本原則下,仍然沒有答應美方要求,於是美方在協商破局後果然立刻提高關稅,甚至未來對提高關稅的產品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在中國大陸方面,為了削減「中」美貿易失衡與自金融海嘯後凸顯的經貿摩擦,其發展策略亦早從過去重視出口之發展政策轉為重視國內需求、開發國內市場與開拓其他替代市場來因應。在兩強經貿政策均已積極調整之下,在亞太地區原本積極發展的全球化分工與供應鏈體系,事實上已經受到影響。根據上述OECD公布的附加價值貿易與全球價值鏈發展趨勢統計,自2011年以來,除了歐盟、日本與南非等少數國家以外,多數國家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度已明顯下降[1]。圖1為OECD報告所顯示之,在2005至2016年間主要經濟體之出口中含有之進口成份,其中美國、中國大陸及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自2011年以來有明顯下降趨勢。
三、從附加價值貿易看價值鏈體系中各國相互合作之關係
附加價值貿易統計是以傳統貿易統計為基礎,利用各國更細部的生產、經常帳、投入產出表、國際投資及國際間的投入產出關係,將主要國家出口貿易中含有的進口成份或比重分離出來,因此也可以推算一國出口貿易中由出口國所創造的附加價值貿易與比重。然而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推算出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出口國與上、中、下游國家間彼此合作、相互貿易與相互倚賴之關係。由於當前全球化的產業分工非常發達,透過附加價值貿易可以更精確的認知一國對外貿易之性質。為了充分利用該附加價值貿易統計,以及更清楚了解我國對外經貿特質,以下以我國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與上、下游國家分工合作之關係,以及與我國鄰近國家之比較。在進行國家比較時,由於我國參與的分工體系主要是亞太供應鏈,為了凸顯議題與簡化分析過程,將所對比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國家。
詳細內容
出處: 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aspx?nid=126&pid=3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