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面對中美貿易戰的政策作為

發布日期:2019-08-05

2019/08/03 工商時報社論 主筆室

根據新加坡官方報導,新加坡第二季經濟成長大幅下滑、衰退3.4%,為十年來最低季度成長;拖累第一季增長3.8%,上半年的平均GDP增長率僅為0.6%。官方預測2019年GDP增長可能會在8月份降至0.5∼1.5%。

向來危機感甚高的新加坡政府,齊聲喊話。未來接班人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表示,「政府已經做好準備,密切關注局勢發展,正與僱主和工會合作以應對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貿工部長陳振聲則表示,新加坡政府將繼續協助企業轉型、把注意力集中在長期、高質量投資,拓展新市場及掌握新技能。幫助勞工學習新技術,好讓他們跟得上變化。「只要願意(調整),政府有很多幫企業與雇工轉型的計畫。目前在30個領域裡,就有100多個專業轉型計畫。」未雨綢繆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特色,從王瑞杰等人的說法看出,新加坡因應的「大雨傘都準備好了」。

面對當前美中貿易戰波及GDP下滑,豐腴的財政與厚實的國庫,適時成為提升經濟的利器。星國歷年累積盈餘超過304.5億新幣(約6,000億台幣),政府大氣的用於技職培訓,補助產業升級、社會福利支出、及重大經建設施。


例如為打造Smart Nation「智慧國」,餐飲業購置價值1.2萬新幣、約26萬台幣的智慧點餐機,政府提供30%到50%的補助。2019年撥出80億新幣(約台幣1,600億元),設「立國一代基金」-針對50萬名、上一世紀50年代的民眾提供醫療津貼及終身健保等配套費用。這也是副總理王瑞杰為何胸有成竹的說,「政府已經就經濟周期做好準備,新加坡經濟不會陷入全年衰退。」

早年以金融服務、運輸物流、轉口貿易為經濟發展重心的新加坡,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即決定不再單以金融、運輸、國際貿易等三級產業為經濟主力,而以發展技術含量高的製造業、生醫製藥、智能產業、以及旅遊觀光渡假產業(Resort industry)等,增加產值、經濟結構多元化。

新加坡耗時10多年、在西部填海建3,200公頃人工島、成立「裕廊石化專區」,引進95家國際型企業投資,包括殼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杜邦Dupont、德國巴斯夫BASF、日本三井、住友等石化公司齊聚新加坡設廠,並成立化學研究中心。我國長春石化即因國光石化撤案,改到當地投資。現石化業產值GDP佔比7∼8%。

同時在東北岸巴西立等三處建立半導體園區,吸引國際科技大廠前來。我國的聯電即在當地設有12吋晶圓廠,生產嵌入式DRAM等IC市場具有領先地位的產品。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也在新加坡設三座廠房及研發中心、雇用員工1萬人。2001年由科技研發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簡稱A*STAR)與經濟發展局EDB領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一帶,成立生醫園區Bio polis;網羅國際知名藥廠及專才,發展生醫產業。

此外,新加坡又從商展資訊測知,亞洲為全球航空成長最快的區域。遂利用前軍用機場開發成航空修護產業園區,迎來Airbus、勞斯萊斯等國際航太巨擘。後者在新加坡設立亞洲引擎生產中心,將海事業務總部遷到新加坡航太園區。過去10年間,新加坡航空產業每年皆以2位數字成長,2016年新加坡航空(Aviation)相關產業產值達142億新幣(約台幣2,850億元),GDP佔比5.4%;創造11.9萬個就業機會。

同期間與國際航太業聯手發展衛星產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已成功發射9枚人造衛星。並緊追國際資通訊產業5G步伐,積極向臉書、微軟、亞馬遜招手,引進國際前沿企業資金、技術與高階人力資源。不到20年光景,使新加坡由金融、運輸、物流的服務業導向的海島經濟,擴張為技術導向、加值製造的科技島,突破地小人稠的先天限制。

前述的產業轉型努力已經在中美貿易戰發揮成效。依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報告顯示,生醫製藥業對新加坡經濟成長扮演重要角色,占國內生產總值近3%、占整體製造業之15%,僅次於半導體之17%。2019年1月至5月,藥劑業產值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9%。半導體業則下滑3.4%。去年新加坡製藥業出口74億9,000萬美元,進口額則為22億1,000萬美元,填補中美貿易戰電子產業受到的影響。

我國20年前與新加坡並列四小龍,但因政黨輪替,政府領導人將政黨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不論能源發展、兩岸關係、勞動人力及產業政策等,皆受到扭曲與傾斜,逐漸喪失對外競爭力、影響投資、所得停滯不前。雖然中美貿易戰促使台商回流投資台灣,但五缺問題仍長期無解。新加坡產業轉型或可提供兩黨刻正投入的候選人作為台灣脫困的參酌。


出處: 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803000216-260202?chdtv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