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貿易戰重回談判桌,然後呢?

發布日期:2019-09-24

日期:2019/09/19
作者:劉大年
  美國川普總統近日宣布不排除與中國大陸達成「暫時而局部性」貿易協議,可能會以降低或遞延課徵懲罰性關稅,來換取大陸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以及在智慧財產權議題上有較大讓步,本周雙方即將展開工作層級諮商會議,未來發展不確定性仍高,但至少為陷入僵局的貿易談判提出了解套方案。

  各方對美、中恢復貿易談判解讀不一。較持平的說法是在貿易戰打打停停下,雙方經濟均出現一些問題。大陸首當其衝,在美國的制裁下,經濟成長已明顯趨緩,而且似乎仍未到谷底。美國經濟雖然表現不錯,但最近也出現製造業指數下滑的警訊,而目前美國經濟主要是靠服務業支撐,以內需消費為主,力道可維持多久也有疑問。

  特別是在美國強力制裁下,美國對中貿易逆差並未縮減,雖然有些外國企業撤離了大陸,但並沒有回流美國。美國國內雖然多數支持對大陸採取強硬態度,但在互課關稅下美國似乎未受其利,反先受其害,在雙方各自盤算下,有必要再回到談判桌。

  未來無論美中貿易協議走向如何,以下幾點都值得注意。首先,美國雖然以削減美中貿易赤字為主要目標,但美國最在意大陸的技術威脅,包括竊取智慧財產權、政府非法補貼、強迫移轉技術,以及透過併購取得先進技術,對於「中國製造2025」計畫更有如芒刺在背。特別是近年來大陸傾全國之力發展半導體及其他先進產業,對美國威脅很大。大陸必需在技術規範上做出重大承諾,並大幅降低政府介入,美國才有可能接受。

  其次,未來美、中在技術面將分道揚鑣,形成所謂美規與中規兩大體系,美國的技術雖仍居於領先,但是大陸在市場及成本面有些優勢,企業也會更加投入自主研發與創新。各國雖需要立即選邊站,但如何有效槓桿兩大體系及兼顧市場可說是非常重要。

  美國主要是以提高關稅、禁止銷售、禁止購買三箭齊發的措施制裁大陸,主要對象是華為等大陸企業,目標則是徹底斬斷大陸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這必然會大幅改變全球產業分工型態,對於與大陸產業有密切分工關係的台灣產業,如何因應將是一大考驗。

  另外,美國對大陸企業投資美國的審查會更加嚴格,以防止大陸利用資本滲透以獲取技術。在大陸間諜的陰影下,美國也減少核發大陸專業人士簽證,各學研機構也緊縮招收大陸留學生的名額,圍堵中國在美國有如一全民運動。2020年美國即使川普連任失敗,此基調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在此氛圍之下,台灣應強化台、美人才交流,並在推動台、美產業合作上有更前瞻的做法。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出處: 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aspx?nid=21&pid=329604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