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縮手 中國經濟最大隱憂

發布日期:2019-09-30

2019-09-28 01:17經濟日報 社論

陷於貿易戰的中國大陸,經濟下行日益明顯,但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真是美中貿易戰造成的嗎?貿易戰固然扮演了引爆的角色,但中國自身的結構性問題,恐怕才是主導中國經濟未來方向與命運的主因。

日前世界銀行、中國財政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公布了《創新中國報告》,指出中國成長減速已成新常態,舊式成長引擎正失去動力,不再能靠勞動力增加、製造業擴張、出口擴張、開放外資等老路,需聚焦在「持續的生產力成長」。中國總要素生產力僅為已開發國家的一半,且從全球金融海嘯後就大幅下降,若不大幅改革來解決資源配置扭曲問題,到2030年代經濟成長率將大降至1.7%;報告中呼籲中國若要提高生產力,應「改革金融、勞動、土地市場」,並在國企和民企間「確保公平競爭」。

這份報告直指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其實是出自於自身的結構性問題,解決之道是必須大幅改革,解決資源配置扭曲問題。然而,中國之所以會資源配置扭曲,正來自其計劃經濟的基因,深信各種經濟問題都可以透過調控來解決。若真要玩「大幅改革」,就必須徹底改變這種基因、真正尊重市場力量,否則只是緣木求魚。

但大幅改革的可能性極其稀微。上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河南考察時,宣示一定要把製造業搞上去,中國製造業要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在產業鏈上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相較2012年胡錦濤主政時的報告,顯示習近平採取的方法其實是縮手國有企業改革,相信國企是國家和市場共存的核心,將在中國經濟裡繼續保有重要角色。這種國進民退式的政策正是習經濟最大特色,但這也正是造成資源配置扭曲的元兇之一。

這份報告中特別提到必須改革金融,但面對下行中的經濟,人行才剛又推出今年第三波的降準措施。此波降準中,定向降準只釋放人民幣1,000億元,全面降準則釋放人民幣8,000億元。全面降準證實經濟情況嚴峻,更表示對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不再設防,只因深恐一旦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將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金融危機。

這些貨幣寬鬆對實體經濟也有不良影響,證諸歷史,寬鬆資金往往流入產能過剩部門、支撐殭屍企業,擴大了銀行面對不良資產的壓力,這也正是長期來資源配置扭曲的具體呈現。此外,國務院也放寬地方政府舉債,讓各地方政府可提前發行明年度新增額度,「以確保推動經濟成效」。

地方債所衍生龐大地下影子金融危機是中國金融危機的一大部分,未來兩年半內到期的地方債將超過人民幣3.8兆元,這是重大金融風險;今年已有多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對影子銀行違約,情形不容樂觀。地方政府舉債開發對房地產市場及過剩產能部門的推波助瀾,更是資源配置扭曲的另一具體呈現。

美國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幾乎同一時間也指出,中國自己知道必須改變貿易、商業上的慣例,但保護經濟帶來的好處,讓中國不願這麼做。中國過去快速成長是「令人驚訝的奇蹟」,卻是在避開關稅且封閉的市場環境下完成;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方式,也有別於其他已開發國家。若中國放棄上述因子,經濟成長率顯然會變得很低,這代表中國不會輕易做出貿易、商業慣例上的改革。

總的來看,中國從早年的特權經濟,到如今依然難以改變的國進民退、重度依賴宏觀調控、支撐房地產泡沫、放任地方政府舉債來刺激經濟,都是已深入骨子裡的慣性政策,且幾乎所有政策都在引導嚴重資源錯置。這種調控思維在習政權下有增無減,想要真做到「改革金融、勞動、土地市場」,並在國企和民企間「確保公平競爭」來提高生產力,短期內恐怕很難見到。至於美中貿易戰,也只是懷璧其罪而已。


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4073229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