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中科技戰談台灣三個應變

發布日期:2019-11-18

2019-11-15 02:01經濟日報 社論

即使近日各界正期待美中貿易戰第三度休戰後,能儘快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但對於最關鍵的結構性問題,始終沒有共識,使美中雙方至多能讓關稅戰火不再升溫,科技戰等面向的爭戰仍難消停。

眾所皆知,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乃是認定雙方存在「不公平貿易」,而這主要是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體制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大量補貼、迫使跨國公司做技術轉移、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等,中國網通大廠華為便是顯例。

回顧華為自1987年設立以來的發展過程可知,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同質產品是其無往不利的關鍵,但長久以來其盜竊技術的國際官司持續不斷,且受政府補貼以進行不公平競爭的指控亦未停歇。更弔詭的是,這樣一家需要投入大量研發經費的科技公司竟然不是公開上市公司,在在都凸顯出華為是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體制的典型產物。

近年來,華為5G技術發展大幅領先全球,超越易利信、諾基亞等百年歷史的通訊巨頭,也讓向來在科技領域稱霸的美國備感壓力。

總統川普上任後遂對華為展開大動作防堵,像是今年5月,華為及其子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貿易黑名單),意指未經批准的美國公司不得銷售產品和技術給華為,使華為將無法取得美國科技公司的關鍵零組件。

面對供應鏈斷鏈危機,華為雖在硬體及軟體各方面加快「去美國化」進程,例如投入10億美元於鴻蒙作業系統的開發,試圖取代智慧型手機上的Android作業系統。但目前華為要真正去美國化的難度頗高,且短、中期可能因為無法使用美國較高技術含量的關鍵零組件,導致華為產品的品質與競爭力下滑,或是國際業務及市場占比明顯損失。

即便如此,市場專家預料,在當前中國民眾與科技業普遍存在科技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且同時擁有無比巨大的內需市場,如中國工信部門預估到今年底,中國5G基站裝設將達13萬座;GSM協會更預估,2025年中國5G用戶將達到6億戶,占全球5G使用人數的40%,加以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華為的韌性或許會出乎美國商界及政界的意料之外。

由此可知,隨著美中兩國未來產業的發展確定將走向脫鉤而非合作的路徑,中國將持續為產品的全面去美國化做準備,美方也勢必思索其供應商的國家組成,亦即未來官方將更重視大中華地區供應商在輸美各種資通訊電子產品的技術含量占比。

在這樣的資通訊產品經貿版圖巨變下,台灣又該如何自處?首先,短期內,美中貿易戰讓台灣享受大量的轉單效益,但長期而言,中國政府及企業無疑會積極加大研發能量,提升自我技術,以期從「去美國化」走向全面「自主化」。

若此,當前享有短期訂單成長的台灣企業,能否經由利潤增長持續加大研發、維持或提高技術領先度,將是重要關鍵。

其次,未來在美中爭霸勢必愈演愈烈下,台灣能否持續左右逢源?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正說服台灣政府要求台積電不要再供貨給華為,以加強其對中國科技輸出管制的影響力。

由於台灣科技業技術研發大多和美國合作發展,且以中國為最大的出口市場,此一結構將使台灣陷入平衡技術取得與市場的兩難窘境,亟需政府予以廠商充分支持。

最後,隨著中國科技自主化步伐加快,中國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呈現爆發性成長,將吸納為數可觀的科技人才,最近華為不計代價地展開全球人才招募,對持同樣語言的台灣人才磁吸效應更不可小覷。台灣要如何設計出一套可行的計畫並有效落實,留住並爭搶全球人才乃是當務之急。

要言之,美中貿易戰雖提供台灣難得的轉單機會,但各界也不應忽視整體局勢所帶來的挑戰。


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4166053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