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管理大師:如何靠隱形冠軍救經濟?

發布日期:2017-10-25

劉光瑩 2017-10-24 天下雜誌634期

在變動快速的時代,已知的市場不斷崩壞。對於諸多企業經營者來說,最大的風險不是創新,而是停滯不前。

當全世界步向極端主義:美國反移民、英國脫歐,德國卻在九月底的大選,讓執政十二年的梅克爾再度連任,背後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德國經濟穩定成長,失業率持續降低,選民對現任政府投信任票。

為何在全球缺乏成長動能的當下,德國經濟仍然能持續成長?總部位於德國波昂的西蒙-庫赫合夥戰略行銷顧問公司執行長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今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指出,德國人口僅佔全球的一.一%,但全球佔市場領導地位的中型公司當中,卻有四八%都來自德國,被他稱之為「中堅企業」(Mittelstand)當中的「隱形冠軍」。這些企業創造了一五○萬個工作機會、每年平均成長達一○%,人均的專利數量是大企業的五倍。

從德國的例子,不難看出中堅企業能夠為社會帶來包容性成長,也比大企業更靈活、更有創造力。

然而,隱形冠軍並不僅限於製造業。在《天下雜誌》十一月初將於台北與台中舉辦的大師論壇上,西蒙會與台灣聽眾分享他在隱形冠軍領域的最新研究發現,以及如何在製造業之外,在更多其他產業發掘隱形冠軍?對台灣中小企業經營者來說更關鍵的是,如何將自己的企業——不論是製造業、服務業或資訊業,以突出的創意打造成隱形冠軍。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的中小企業佔比超過九七%,其中有近半經營還不到十年。如何打造讓下一世代共享共榮的隱形冠軍,是眾多台灣中小企業都應該關心的課題。

為了此次論壇,西蒙特別接受《天下雜誌》記者專訪。以下為訪問紀要:

問:當人們談論中堅企業或隱形冠軍(按:隱形冠軍定義為:年營收五十億歐元以下,約當一八○○億台幣,在全球市場排名前三,並且非廣為人知的品牌)時,往往很自然地會想到製造業,但你認為隱形冠軍不限於硬體,而是在軟體或服務業也有。能否舉出幾個例子,以及說明他們成功的原因?

答:大多數的中堅企業與隱形冠軍確實以製造業較多。根據我的研究,製造業佔了六九%,但服務業和軟體業也有數百個。

我自己的公司西蒙-庫赫合夥戰略行銷顧問公司,就是服務業中堅企業的一個好例子。我們是價格諮詢服務的全球領導者,提供的服務與其他人有很大差異。

在軟體業的隱形冠軍,我可以舉出兩家德國企業作為例子。

一個是創辦於二○○五年的遠端軟體公司TeamViewer。

另一個是RIB軟體公司。於一九六一年創立於斯圖加特,運用雲端與大數據技術開發出iTWO³技術,成為全球領先的、5D的建築專案設計軟體公司。員工約七百多人,遍布於三十多國,在全球有超過十萬個客戶。

在一份德國媒體一五年的調查,檢視了三五○○家年營收在六億歐元以下的德國企業,RIB奪得第一名,不僅營收成長超過五○%,並在一一年至一五年連續五年保持獲利。他們現在是全球建築資訊模型(BIM)的領先者。

軟體服務中的隱形冠軍,與製造業隱形冠軍採取的策略並無二致。他們成功祕訣非常相似,最主要的就是專注於市場全球化、追求成為世界市場的領導者。他們通常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後,再進軍世界成為市場佼佼者。

問: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談論隱形冠軍?這個概念對世界經濟有什麼意義和貢獻?

答:全球化讓全人類的生活都有巨大的進步。儘管川普、英國脫歐和類似的反全球化運動仍將繼續下去,我們目前還看不到全球化停止腳步的跡象。

隱形冠軍有助全球經濟發展

舉個例子,儘管瑞典人口僅一千萬人,德國對瑞典的出口值卻比德國對整個非洲的出口值還要大。而現在的非洲,愈來愈需要德國技術改善他們的工廠以及基礎設施,因此成長機會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隱形冠軍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在談論全球化進程時,我們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大企業身上,這個想法需要修正。這就是為何我們必須更仔細地看待隱形冠軍的概念。

隱形冠軍的模式,為新興經濟體提供了發展模式的榜樣,因為新興國家不太可能馬上創造出規模非常大的公司。隱形冠軍通過創新和全球化,促進了各自國家與全世界的經濟發展。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沒有堅實的隱形冠軍企業,中國不會有今日如此蓬勃發展的經濟。

問:你對歐洲隱形冠軍做了大量的研究。那麼亞洲隱形冠軍企業的特點是什麼?台灣的隱形冠軍企業又有什麼特點?

答:本公司對全球隱形冠軍企業都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在各大洲訪問了非常多企業,我們發現他們的共通點往往非常相似。

我的研究發現,隱形冠軍企業有幾個共同點,包括領導階層非常有延續性,平均長達二十年。有另一份研究指出,全球前兩千五百大企業的領導人平均在位僅七年,隱形冠軍企業明顯領導階層穩定。

德國隱形冠軍企業還有幾個特點,包括具有高度開放與國際化的環境,幫助企業培養全球的競爭力,此外德國企業還得力於良好的技職教育體系,讓教育和職場無縫接軌。

這些條件當然也適用於亞洲和台灣。例如,今日居全球領先地位的電源供應器企業,由鄭崇華創辦的台達電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台達電二○一六年營業額二一○○多億台幣,是電源供應、節能與綠建築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他們專注節能領域,儘管品牌的國際知名度有限,客戶卻是遍布全球,是典型的隱形冠軍企業。

問:軟體與資訊電子行業的變化非常快速,許多公司能不能撐超過三年都很難說。我們如何在這些領域中,辨別可永續經營下去的隱形冠軍企業?

答:軟體和IT行業確實變化非常快速。這行業的企業總是面臨被更好的競爭對手搶走市場地位的威脅。面對這種威脅的方法無他:就是不斷自我創新。

我們看到許多隱形冠軍持續自我革命,不斷提供更多、更新的價值給客戶。想知道哪些企業能持續下去,看他們的創新能力就很清楚了。

問:你提到隱形冠軍通常以聚落形式存在。為什麼?他們如何促進包容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

答:價值生成的過程非常複雜,一項產品須依靠許多供應商通力合作,以及教育或官方機構進行認證。為了生產一樣終端產品,整個聚落的不同部份都能發揮各自的貢獻,也就意味著一家公司能在全球成功,是仰賴整個聚落的合作,隱形冠軍,是能夠引領包容性成長的發展模式。


出處: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5686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