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G2新樣態 理性策定台灣贏的策略

發布日期:2017-11-27

2017年11月26日 04:09 工商時報社論 主筆室

大陸知名的經濟學家林毅夫,最近在北京的公開演講中指出,大陸正逐步往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邁進。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他認為中國在2014年其實已經變成全世界最大經濟體;而即使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則預計到2025年,大陸的經濟規模在全球占比將逾20%,即可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到了2050年,則預計將會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中心。

姑不論林毅夫預測中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邁進的時程,是否在應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於中共十九大時,所提出希望在2036∼2050年,能夠讓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但從種種跡象和數據來看,至少在現階段,中國已在快速的拉近與美國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在甫結束的APEC年會及東協峰會中,美中兩國以G2之姿分庭抗禮的態勢其實已表露無遺。

除了從總體影響力可以看出美中兩強之間的消長,在個別產業領域,中資企業虎虎生風的表現,更足以成為中國快速崛起的鮮明印記。以全球上市企業市值排名的變化為例,被稱為香港股市股王的陸企騰訊控股,隨著股價的不斷攀新高,以21日的收盤價430港元換算,市值達5,228億美元,一舉超越臉書的5,193億美元,成為全球第5大市值公司。

回顧歷年來有關全球企業市值的排名,早年長期被金融業、石油或汽車業等大型跨國企業的壟斷。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新興的網路企業則漸次取代前述的傳統產業,在全球十大市值企業的排行榜上成為新興勢力。

除了廣義的網路新興企業在當前的全球市值排行榜獨領風騷之外,這些年來包括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及臉書等美國網企同樣也在市值排行榜壟斷前5名。此一壟斷現象,似乎為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企業競爭法則做了見證。

然而網路時代顛覆性的變化,似乎也同時顛覆了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傳統律則。眼前當下不只包括騰訊與阿里巴巴這兩家陸企,在市值排名已經站穩全球前10大的地位。而騰訊更是從在11月上半月排名第7,不到半個月就一舉超越排名第6的阿里與排名第5的臉書,極具象徵意義的寫下中國企業第一個擠進全球企業市值排行前5強的歷史新頁。

如果依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目前騰訊的市值其實和排名第4的亞馬遜只有200億美元的差距。另外儘管阿里巴巴被擠到第7名,但其市值規模同樣也是持續走揚。因此如果在半年、一年後,阿里和騰訊先後擠進前5強,美中G2在全球5大市值公司出現3比2的分庭抗禮新局面,則林毅夫的預測,和習近平的施政目標,看來也將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臆想了。

中國除了在大型跨國企業展現其足以和首強美國分庭抗禮的潛力,換個角度從全球新創公司獨角獸的數量來看,根據勤業眾信有關「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顯示,美、中兩國市值規模達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數量,就占據全球的八成。而在估值逾100億元的16家全球超級獨角獸中,美、中兩強分別各占有8家與7家。再一次顯示,不論在已成型的超級企業,或仍在創新階段的獨角獸企業,美中G2不只已呈現分庭抗禮之勢,更是把包括日本、歐盟等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殘酷的拋出排名榜之外。

總體以觀,2050年以後中國是否真的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獨強,容或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至少眼前當下美中G2的態勢,幾乎已無懸念。

而我們大家當然更關切的是,在這個新局勢之下,台灣的機會究竟在那裡?當我們看到如果連日、英、德、法等國的企業,都不易在G2聯合壟斷的情境下冒出頭,則台灣的企業想要在全球企業排行榜佔有一席之地,或者新創企業期待成為超級獨角獸,看來似乎是不切實際的想像。然則,台灣難道只能認命的尋求小確幸的一絲溫暖?我們認為,與其自怨自艾,甚或自暴自棄,包括政府、產業界以及學界,也就是產官學亟應跳脫傳統思維與框架限制,找出適合台灣發展、轉型的產業策略,以及嚴肅思考如何在全球G2的新局下,找出台灣可以左右逢源的利基。尤其是中國的崛起,以及正從世界工廠朝世界市場轉型的走向,當全世界都想方設法要進入中國時,我們卻捨大陸市場而只想「新南向」,如此的逆勢操作,台灣豈非捨長就短乎?

(工商時報)


出處: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26000691-260202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