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帶動中國經濟轉型

發布日期:2017-12-06

2017年12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社論 主筆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個月10日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企業領袖峰會中宣佈,2018年11月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各方開闢中國市場的合作搭建新平臺。

儘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被定位為是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打造成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大決策,但是該政策對於中國大陸經濟轉型調整的影響,以及其對兩岸產業造成的競合,尤其值得關注。

「自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習近平在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具體承諾。對此,2017年6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總體方案》,該方案確定將舉辦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邀請相關國家展示貿易投資領域有關情況,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狀況、投資旅遊及各國特色產品。)和企業商業展(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將廣泛邀請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洽談成交),還將舉辦首屆「虹橋國際貿易論壇」,將邀請參展國家領導人、部長,國際組織負責人,國內外工商界代表和著名專家學者參加。中國商務部表示,屆時預計將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國內外專業採購商將達15萬家,可以預期其規模之盛大。

博覽會強調是要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開展貿易投資合作鋪新路搭新橋、為整合國際貿易中產品和服務資源交流互動建平臺拓空間,其目的無非是彰顯中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者、推動者,更是參與者、貢獻者。特別是習近平在今年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強調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兆美元的商品,更是在凸顯其為全球貿易復甦和經濟增長貢獻「中國力量」 。

事實上,除了強調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之外,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尤其具有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培育高端服務業的策略目的。特別是中國已連續八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二大進口國,進口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加上當前中國經濟正逐漸由要素規模推動型和出口依賴型的發展階段,轉向創新驅動和內需拉動型發展階段,有必要促進中國進口在數量、品質、品種等方面有實質性提升,將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成長、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支撐,特別是在下列三方面:

第一,進口博覽會的召開凸顯出中國正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除了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並穩定資源性產品進口之外,也強調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其中,促進資源性產品進口將有助於加快能源國際化平臺建設,推動能源資源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增強中國在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力。

第二,在消費品進口方面,由於外國高品質的一般消費品供不應求,導致中國民眾出國旅遊時常有大肆採購行為。據世界旅遊組織發佈的報告,自2004年以來中國遊客的海外消費總額每年都達到兩位數成長。2016年中國遊客的境外消費總額高達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占全球總消費額的20.9%,而透過進口博覽會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尤其具有引導境外消費回流的意義。

第三,就培育高端服務業而言,2016年服務業占中國GDP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1.6%,同時在人均GDP 超過8,000多美元之後,已經帶來消費品的升級和換代,以及高端消費服務的升級,包括醫療(養生、藥品)、教育(幼稚教育、職場教育)、休閒娛樂(旅遊、遊戲、影視文學)、體育(競技、體育場館、健身)、金融(支付、消費、保險)、綠色(新能源、環保)、時尚(醫美、化妝、珠寶)等需求。如今,進口博覽會規劃舉辦新興技術、服務外包、創新設計、文化教育、旅遊服務等企業商業展,除將有助於促進大陸相關服務業的跨國合作之外,也具有引導中國服務業走創新驅動發展之意義。

對台灣而言,大陸為了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達到擴大進口的效果,若能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條件與通關一體化、完善檢驗檢疫制度,同時改革進口管理模式,將有助台灣商品對大陸之拓銷。但值得注意的是,透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品與服務貿易合作,一方面將強化中國產品與服務業全球化進程,二方面將促進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其所形成的競爭壓力,不容小覷。

(工商時報)


出處: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06000079-260202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