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戰國時期 誰能解世紀難題

發布日期:2018-01-26

2018-01-26 01:10經濟日報 社論

著名經濟評論家卡列茲基日前發表《馬克宏經濟學─歐洲新希望》一文,文中反思自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已陷入了「失落的十年」,何以始終看不到可以全面有效解決問題的經濟政策,在分析了強調充分就業和再分配的「進步主義」經濟學,和提倡自由貿易和勞動市場自由化的「保守主義」經濟學,各有所偏、各有所執之後,卡列斯基似乎看到了新希望,那就是法國總統馬克宏成功地將「右翼」的勞動力改革和「左翼」的鬆綁財政和貨幣條件結合在一起,可稱之為《馬克宏經濟學》的出現,將會終結已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至少對歐洲是如此。

這讓我們想起了2017年成立的「全球經濟轉型委員會」,該會由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史提格里茲與史賓塞共同推動成立,宗旨是解決全球經濟面臨的多項挑戰,包括成長停滯、貧富不均、移民問題與氣候變遷等,為市場經濟失能尋求解決之道。

史提格里茲說,現在需要「第三條路」。全球經濟委員會將於2019年提出最終報告,內容包括研究發現與建議。史提格里茲在聲明中指出,「我們需要新的法則及協同治理,以因應全球經濟體系迅速浮現的毀滅性趨勢」。

如今,金融海嘯爆發十年後,眼見各種經濟指標開始恢復正常,各國經濟專家多對前景作出了樂觀的推測,如U、V、W等型的反彈,但也有較保守的認為是L型的疲滯,我們卻判斷應該是L加V,即L型的實體經濟,伴同V型的資產價格,事實證明如今卡列茲基所謂的「失落的十年」,正是全球經濟十年來始終未見翹尾的L型遲滯;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的資產市場卻呈現普遍飆漲與泡沫化傾向。

誠如史提格里茲卡列茲基所指出的,後金融海嘯時期至少還面臨了多項麻煩:

一、從各國到全球貧富差距的明顯惡化,2014年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21世紀的資本論》對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引發了各方高度關注,但可惜的是,似乎還未充分注意到量化寬鬆政策在各國及全球貧富不均上所產生的負面效應。

二、反全球化浪潮的風起雲湧。除了貧富差距惡化外,還有移民問題、恐怖主義、氣候變遷等困擾,都成了反對全球化的理由。自二戰結束以來,給全球帶來巨大紅利與福祉的全球化進程,終於在進入新世紀未久即遭到重大挫折。

三、在前兩者現象的交相作用下,又在不同地區激發了前所未見的民粹主義風潮,不僅衝擊社會安定,也影響政治穩定,甚至在不少國家導致政權更迭。

所有這三個麻煩,貧富惡化、反全球化、民粹主義,都還在持續發展之中,甚至方興未艾。

在這一段期間,各國為了解決各自的問題,政治人物為了更多的選票,紛紛推出各種「冠名」的經濟政策,如「安倍經濟學」、「莫迪經濟學」、「川普經濟學」、「馬克宏經濟學」等等,蔚為一時之盛,但細觀其中內容,基本上仍不脫兩大範疇,各自在這兩大範疇中變動不同的政策組合,或拿捏不同尺度與分寸。

一大範疇是貨幣政策、財稅政策與基礎建設公共投資政策之間的搭配,普遍的傾向是擴張性的;另一大範疇,則是政府在市場運作中角色與介入力度的拿捏,基本上也仍是在偏左或偏右之間的選擇。

經濟理論、經濟思潮與經濟政策在各國之間呈現如此繽紛多樣、百花齊放的現象並不多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爭鳴之象。

其實,太陽之下無新鮮事,經濟學經過幾百年發展對各國經濟問題早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論與政策,不管「○○經濟學」都變不出新花樣。當前全球經濟學家真正的挑戰說到底只有兩個,一為全球化引發的空前貧富差距、移民問題、氣候問題、恐怖主義問題,二為新科技,如金融區塊鏈發展對貨幣政策與金融治理的考驗。任何能有效面對及解決這些新問題的新理論,才能被視為是21世紀的新經濟學。


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2950810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