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決心 看台灣區域經濟挑戰

發布日期:2018-02-26

2018-02-23 00:17經濟日報 社論

東亞是近年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進展最快的地區,而其中以日本的角色最為關鍵。日本為了挽救因美國退出而瀕臨瓦解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成功領導其他十國將TPP轉換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其最終內容已公布,仍是一非常高標準的協定,將在下月8日在智利簽署。CPTPP除了經濟層面的影響深遠外,就連當時退出TPP的美國,立場也有鬆動,國內呼籲考慮加入CPTPP的聲浪不小。

日本-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EPA)是今年日本將簽署的另一個重要FTA。此FTA在去年年底即已宣布完成談判,隨著文本內容的揭露,日歐EPA自由化程度並不低於CPTPP。若用產品項數計算,日本在協定生效即為零關稅的比率為86%,在15年之後可達到97%,歐盟更分別高達96%與99%,自由化幅度非常高。另外雙方針對服務貿易、投資、競爭、政府採購、智慧財產權、非關稅措施等多項議題,均有深度的開放。特別是在一些高度敏感的項目,如日本的農產品與歐盟的汽車,均納入自由化範圍,只有極少數的例外,顯見雙方開放市場的決心。

日本也是RCEP的重要成員,RCEP由於涵蓋16國,又是整合既有的東協五個對外FTA;各國意見歧異大,談判困難度非常高,以致推動時程一延再延,但是日本一直扮演關鍵的角色。未來在CPTPP以及日本-歐盟EPA相繼形成下,日本會全力促成RCEP簽署,以完成第三個大型FTA。未來若是上述三個FTA均到位,日本將會是全球FTA網絡另一軸心。

日本過去在建構FTA的過程中,給人的印象是相對保守,特別是對於農業的自由化,更是錙銖必較;另外在服務業開放及制度改革方面,也是躊躇不前。以日本第一個FTA,在2002年生效的日本-新加坡EPA為例,新加坡幾乎沒有農業,但是日本仍然小心謹慎,多項農業產品即使新加坡完全不生產,也排除不開放,以致最後農產品開放項目比率大約只有20%。主要是預防爾後與日本建構FTA的其他國家會要求比照同樣標準,由此可見日本的保守心態。

但正是由於這種保守的立場,使得日本在區域整合進展表現差強人意,雖然簽署FTA數目並不算少,但並非高品質的FTA。不過在近年來,特別是在安倍時代,堅信惟有開放才能維持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採取由上而下的方式,非常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政府強而有力的整合部會之間不同立場,以避免意見不一而拖延談判進度。日本政府也會面對國內不同利益團體抗議開放的壓力,但並不會因此而喪失立場。農業相對開放程度雖仍較低,但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開放幅度較以往大幅提高。日本政府也積極協助國內弱勢產業轉型升級,以降低衝擊及談判阻力,另外在制度改革上,日本也積極面對,以貫徹其開放的決心,在日本催生下所形成高品質的CPTPP,即是最好的例證。

日本對外談判策略也非常靈活,不會為了守住少數敏感項目而影響大局,也善用經濟合作當籌碼,以擴充日本在FTA結盟國家的產業版圖,此促使日本在FTA進展得以開疆闢土。

在美國川普外貿政策轉趨保守並改走雙邊路線下,日本已成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推手。日本政府不喊口號,全力貫徹自由化政策為成功的關鍵。相對於台灣區域經濟整合進展的停滯,除了政治因素外;政府部門對自由化仍有雜音,政策欠缺連貫性,使得其他國家對於台灣國際化決心產生懷疑,也是我國進展緩慢的主要因素。然而日本過去所克服的問題也正是台灣未來所面對的挑戰,日本經驗應是台灣在國際化過程中必須學習的重點。


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2995589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