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新南向 觀測創新創業趨勢

發布日期:2018-06-06

余佩儒/中華經濟研究院 第二研究所 高級分析師

前言
從我國政府新南向「五大旗艦計畫及三大潛力領域」觀察,「產業創新合作」旗艦計畫的創新領域之一即是強調推動「亞洲.矽谷」新南向交流合作,強化與新南向國家新創團隊交流合作。另,從新南向國家的觀點,隨著東南亞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與中產階級的崛起,東協市場不僅受到全球的關注,當地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亦培育出新創獨角獸(市值達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而近年來東南亞各國亦紛紛投入對新創相關的發展。

根據Google and Temasek(2016)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新創企業共7,000多家,80%集中在印尼、新加坡與越南(見圖1);再者,新創企業的領域高度分散,其中又以生活形態與電子商務的家數最多,合計占18.8%。Google and Temasek報告(2017)更指出東協數位經濟的成長與當地的獨角獸息息相關,且主要歸功於以下四個產業:線上旅遊、線上媒體、電子商務、叫車軟體。

因此,本文試圖在先行探討東南亞國家的創業環境與區域內的連結;其次聚焦東協獨角獸中以叫車軟體/平台的兩家新創企業;再次,有鑑於印尼是東協唯一孕育出本地獨角獸的國家(有別於新加坡善用資源吸引新創團隊至新加坡設立總部),本文以印尼為例,探討我國與印尼新創的連結模式,並試圖呼應Google and Temasek指出的電子商務是印尼最大的機會,從跨境電商/電子商務切入探討。

壹、東南亞國家區域內創業連結:新加坡「區域創投樞紐」、馬來西亞「創業環境建構者」
首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創業領域扮演東協區域內的領導者。新加坡創業環境與國際連結相對較完善,漸漸發展為東協區域內的創投聚集地,並且於2016年陸續與印尼和泰國代表簽署MOU,主導成立「東協創投委員會」(ASEAN Venture Council, AVC),甚至是打造TechGrind做為東協的矽谷;目前TechGrind Hub設在新加坡與泰國兩地。相較之下,馬來西亞試圖透過「馬來西亞全球創新和創意中心」(Malaysian Global Innovation & Creativity Center, MaGIC),積極爭取亞洲的創業中心,且馬來西亞1337創投,以加速器前期計畫「Alpha Startups」,提供僅有營運構想的新創團隊,發展產品驗證、產品開發、市場策略,主要標的是東南亞其他國家(如印尼、菲律賓、越南等)的新創團隊;再者,參加此加速器前期計畫的團隊,則享有優先權進到馬來西亞的1337加速器計畫。

對泰國而言,2016年是泰國政府致力於發展新創與創業家精神的關鍵年度,規劃投入5.7億美元給2,500間泰國Startup。這筆資金協助企業創新及擴張至鄰近東協地區,例如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對菲律賓而言,其新創圈仍處於待發展的狀態,試圖透過與馬來西亞創投的合作帶動其發展。而印尼在新創的發展存在很大潛力,人口眾多的印尼有機會成為東南亞國家數位經濟的要鎮,電子商務是印尼最大的潛力領域,目前東協新創試圖透過與當地企業合夥進軍印尼市場。越南的做法則主要由政府主導,2013年推出「矽谷計畫」,美國矽谷的創業加速器500 Startups亦在胡志明市設點;同時,越南科技部亦協同芬蘭政府,一起發展創新合作計畫(Innov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me),增進兩地的合作鏈結、資源交換與經驗傳承。

綜合以上討論,呈現東南亞區域內創業連結。在國際連結的部分,美國500 Startups同時做為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的投資方;芬蘭和矽谷亦是越南在建構新創生態環境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國際連結的養分上,則漸漸觀察到東協區域內二大馬車的關鍵角色,一是新加坡做為「區域創投樞紐」,並以TechGrind帶著泰國發展;二是馬來西亞做為「創業環境建構者」,透過加速器前期計畫帶動印尼(最具潛力者)、菲律賓(突破重圍者)、越南(政府主導者)的新創發展,並與印尼形成新創生態系夥伴,積極帶動東協區域間的串連。探究兩國形塑創業生態圈的不同路徑,主要是與其自身產業發展脈絡息息相關;相較於新加坡以金融業為其核心產業,馬來西亞在不同領域已形成自身的製造網絡。另外一個發展趨勢的觀察是,印尼漸漸突出為東協新創業者發展著重的一個重要消費市場(見圖2)。

詳細內容


出處: 臺北產經資訊網 [taipeiecon@tier.org.tw]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