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香港變局應有的認知

發布日期:2020-06-02

2020-06-02 00: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取消香港在「美國-香港政策法」所擁有的特別待遇,以做為對中國通過香港國安法的反制;雖然未來美國政府會執行到何種程度尚不確定,但對於香港經濟可說是雪上加霜。

反送中及新冠肺炎已重創香港經濟,香港2019年經濟成長率在第3季及第4季分別下跌2.8%及3.0%,全年負成長1.2%。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第1季更大幅衰退8.9%,為史上最差表現。進出口貿易也嚴重萎縮,2019年貿易總額下滑5%;2020年第1季更衰退10%。對香港經濟震撼最大的應是投資的崩跌,2019年香港吸引外人投資金額下跌45%,對外投資金額衰退41%,證券投資規模更下滑一半。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GDP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當時中國金融體系脆弱,香港成功地銜接此一角色,造就了香港榮景。目前香港GDP大約為中國2%,中國金融市場也趨於健全,如深圳及上海漸漸具有取代香港的能力;一旦香港失去特別地位後,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動搖。

香港是全球公認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自由貿易港與開放的金融市場,再加上香港低稅負,許多跨國企業在香港設立營運總部,將資金存放在香港,以便能彈性調度;許多台商特別是電子代工廠,以及大陸內需為主的台商將香港當成資金調度中心。但之前反送中事件後,已有許多台資及外資撤離香港,若香港經濟地位轉變,把資金停泊在香港的風險再度升高,香港未來還會繼續失血;台商可能需另尋資金調度中心,這將會提高營運成本。

在貿易方面,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美國對香港經貿待遇可能比照中國大陸,包括對中國的關稅制裁、高科技產品進出口管制措施適用於香港,甚至原產地認定也會視香港製造等同中國製造,對於香港影響重大。當然若是美國對香港加徵關稅,中國大陸也必會反擊,同樣對美國出口至香港產品加徵關稅;昔日租稅天堂的香港反而有可能成為美中關稅戰的主戰場。

香港為亞洲的物流轉運中心,未來若是香港失去特殊地位,將會影響到香港運輸、物流及倉儲的發展,同時也會對台商的貨運、物流產生衝擊。除此之外,我國出口目前有13%集中在香港,其中多半是轉口貿易,「香港接單、大陸生產、出口全球」的三角貿易非常熱絡。特別是香港是全球電子業主要轉口地,是全球最大的積體電路,全球第二大的電腦零配件及影像錄製器。長期以來我國電子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多透過香港進行轉運;香港局勢變化會影響到我國轉口貿易的便捷化,因而對出口造成影響。

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造成供應鏈由中國撤離,香港的變動可能會促成資金流的變化以及轉口貿易的移動。所以政府目前除了吸引大陸台商回台生產外,也應一併積極吸引資金以活絡台灣金融市場。但由於台灣金融市場遠不及香港開放,兩岸金融往來限制更多,前一次雙邊大幅開放是在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服務業早期收穫計畫,台灣要由逐漸弱化的香港金融功能獲得成果,要先從本身金融開放開始。

台灣也具有吸引港商、在港外商及在港專業人才來台發展的機會。除了金融、物流、批發零售等,也可針對資通訊製造與服務、專業技術等相關領域加強招商;特別是涉及資安、大數據、社群網站等在香港目前合法但在中國不被允許的敏感業務(例如臉書、Google),未來隨著香港國安法及經濟特別地位變動,香港已不具有優勢,台灣更應把握此一契機。
 


相關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606670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