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3.0仍應有「前瞻」思維

發布日期:2020-08-04

行政院會7月23日通過「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2次追加預算案」(簡稱紓困3.0)2,100億元,將送立院審議,全數將以舉債方式支應,並藉此填補「紓困2.0」預算不足的部分。其中,經濟部匡列1,375.5億,一部分用於「紓困2.0」回補,還有「三倍券」預算,新增部分包括,持續受衝擊的製造業、貿易服務業、會展業薪資與營運補貼;因此,2,100億主要是為了先前「紓困2.0」回補,以及「三倍券」預算的超支,這些金額高達1,235億元,也就是說,未來真正拿來做「紓困3.0」的金額只有865億。
憑良心說,這樣的金額對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情,實在是嚴重不足,因為疫情極有可能成為「新常態」,那麼「紓困」目前的作法是否也要成為「新常態」?預算如何持久?機制如何建立?這些都是行政機關與立法部門應「超前布署」的。
話說回來,對於紓困3.0未來可努力的方向,我們仍想提出一些建議,包括:
一、政府應當花費更多心力投入全方面的調查,並針對不同產業別、不同營業規模提出相對應的紓困標準與門檻,不該一刀切的以單一標準面對所有受傷不一的產業。政府須有短中長期規劃思維,短期協助產業度過難關、中期協助產業轉型、長期因應未來趨勢。
二、根據現行《紓困特別條例》,輔助廠商資源與能量不一,廠商同時有製造業與服務業多重身分,在申請補助過程中頗聞資格認定問題,建議行政院依照該問題,制定相關SOP,加強橫向連結。
三、未來若有相關紓困計畫應該廣納意見在預算與執行上盡量一次到位,避免切香腸式的分階段實施。
四、面對未來長期趨勢,紓困亦必須以危機防治的角度來思考新的商業配置與國家整體生產製造模式,以韓國為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規劃了八大產業對策與五年的未來計畫,期望在2025年達成醫療、環保、數位學習、基礎建設、社會安全網等目標上建置完成。
五、在租稅減免與補貼上建議由政府主動提供協助,而非由企業被動進行申請,透過財稅資訊中心取得企業與個人過去3年的繳稅紀錄,確認受災情形,並依其繳稅多寡來直接撥發營運資金,甚至進行租稅減免。
由於直接減免所得稅或營業稅對企業或一般人來說都更直接有感。因此,建議行政院應該擬定相關減稅措施,從營業稅、所得稅、營所稅、貨物稅與印花稅等直接和消費者與企業息息相關的項目上著手,會讓社會對政府紓困措施更為有感。


相關連結: 工總產業雜誌605期社論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