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台美FTA 謀定而後動

發布日期:2020-09-28

2020-09-28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高度期待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在國內引發不同的解讀,甚至還需事後由經濟部長召開記者會說明。無論此對話是台美貿易協定的前奏曲,還是美國只是虛晃一招,但台灣未來必須先弄清楚美國如何啟動貿易協定談判?可能要求的重點為何?以及未來可能談判機制,才是務實之道。

美國川普上任後,捨多邊改採雙邊模式,要求與墨西哥、加拿大及韓國,就原先已經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修正談判,另外分別與日本、英國及肯亞展開新的貿易協定談判。無論是何種態樣,共同程序是行政部門必須根據2015年版的貿易授權法(The Trade Priorities and Accountability Act,TPA),在啟動協定談判90天前,正式通知國會。貿易授權法顧名思義,是美國國會授權政府進行貿易協定談判,所以未來台美貿易協定也要經過相同的立法程序。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已不到二個月,所以在大選前當然不可能進入實質談判階段;目前民調落後的川普總統也不可能在選前通知國會,將在90天後可能由新政府啟動台美貿易協定談判。

貿易授權法會詳細列出美國對外談判目的,並據此列出未來貿易協定必須涵蓋的項目以確保美國利益,這些項目可以視為核心部分,未來各貿易協定上可以有程度差別,但缺一不可。另外只要雙方同意,也可以再增加其他的談判項目。

美國對於貿易協定要求標準高,以最新公布啟動的日本、英國及肯亞貿易協定談判列示的項目,相似性極高,未來台美貿易協定也可能會以此為藍本。除了包括傳統貨品及服務業市場開放、嚴格的原產地認定、非關稅貿易障礙消除、貿易便捷化措施、政府採購、對國營事業規範,以及政府行政監理措施的透明化;對於新興的數位貿易,也要求納入不少規範。另外不屬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範圍的勞工、環保、匯率、競爭政策,以及反貪汙等議題,也在協定範圍內。

基本上,美國要求工業產品全面零關稅的市場進入條件,就連對開發中國家肯亞也不例外;所以未來工業部門要有全面零關稅的準備,不太可能保留排除開放項目。美國對於農業要求雖低於工業,但也必須大幅削減或免除關稅,確保全面市場進入條件。美國在服務業要求開放水準也不低,更點名多數國家保護程度較高的電信及金融服務業,必須列入優先項目。

另外,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的國家例如日本,美國也會直接要求對方必須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有效解決貿易失衡問題。而在美中貿易戰的轉單效應下,近年來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大增,未來也有可能被美方要求改善。

美國對原產地規定更為嚴格。因為一般貿易協定是希望藉由原產地來強化區內分工,減少對區域外的依賴;但是美國卻要求以美國為重心,盡量在美國生產,此種由區域內生產轉為美國製造,已成為美國貿易協定的一大特色。

根據以往與美國談判經驗,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可做為未來貿易協定談判平台。TIFA是美國對外擴展經貿關係、解決與貿易夥伴貿易問題的重要機制,也是美台雙方目前最重要的高層諮商管道,由1994年至2016年總共召開十屆。台灣申請加入WTO與美進行雙邊諮商,即是透過TIFA平台與美談判,TIFA對台灣順利加入WTO,具有關鍵作用,未來TIFA仍然可以扮演同樣角色;不過未來只要雙方同意,也可以透過其他談判平台。但是無論是透過何種途徑,美國要求的項目不會少,標準不會降,立埸不會變,態度不會軟,台灣一定要做足準備,才能有實力與美國斡旋。


相關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893573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