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新趨勢

發布日期:2020-10-28

2020-10-28 06:52 聯合報 /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川普總統引發全球貿易烽火,重創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功能,翻轉區域貿易協定的思維。川普要求以美國製造為前提,全球供應鏈向美國靠攏,而在美中貿易戰下,供應鏈則由中國移出;在新冠肺炎肆虐下,為確保產業安全不斷鏈,又帶動另一波全球供應鏈重組。

川普認為大型自由貿易協定(FTA)對美國有害,所以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由美國優先角度,強勢推動與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完成雙邊貿易協定。

各國除了應付美國需求外,也在積極開拓FTA版圖。在日本主導下,TPP銳變成十一國的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涵蓋十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將在今年十一月簽署。

除了大型FTA外,也形成不少雙邊FTA。例如歐盟與日本及越南FTA先後生效;脫歐的英國也分別與韓國及日本完成FTA;中國也沿「一帶一路」拓展FTA網絡。形成美國建構具美國特色的雙邊協定,其他國家則是大型與雙邊FTA並行的趨勢。

FTA固然可藉由市場開放及原產地設計,促進區域內產業分工及供應鏈連結;但由於全球經貿局勢劇變分解原先供應鏈體系,既有FTA已不足因應,所以各國合縱連橫紛紛組成供應鏈聯盟。除了經濟因素外,地緣政治因素也催化新的供應鏈。

例如日本邀集印度與澳大利亞推動供應鏈靭性倡議(SCRI),除了降低印度退出RCEP的影響外,也有強化「印太戰略」,加強制衡中國的動機。美國也在積極推動經濟繁榮網路(EPN),希望在互惠的基礎下,建立可信賴的供應鏈體系。

美國對於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威脅有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中國在政治外交與美國也是扞格不入,美國早已將中國視為敵人而非單純競爭對手,傾全力防堵中國,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鍵之外。在新冠肺炎爆發後,更加深美國決心,未來美國無論誰主政,美國與中國分道揚鑣已成定局。

中國大陸在美國圍堵下,除了推動所謂「內循環」政策以穩定經濟外,更會加速自主創新研發避免被美國斷鏈,以確保紅色供應鏈的自主性。

 以市場開放為主軸的區域經濟整合,轉變為市場開放與供應鏈整合並重的二點○版,對於以生產中間產品為主,居於全球供應鏈中上游端的台灣,挑戰更為嚴峻。未來除了應建構FTA外,並應積極切入全球供應鏈體系,維持在多條供應鏈競爭優勢,並確保出海口安全以為因應。


相關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39/496909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