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成型後 我國傳統產業何去何從?

發布日期:2020-11-30

04:102020/11/30

工商時報

本文作者謝國倫、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生、研發機構主管

歷經八年的談判,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今年11月15日第37屆東協峰會議程的最後一天完成簽署。可以預見未來10~20年全球經濟發展將由東南亞所主導。更重要的是,RCEP的簽署無形中使得中日韓串聯形成了一個自由貿易區,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更將因為與此一無形之中日韓自貿區所形成的一個更廣大之自貿區而成為獲利者。

RCEP的成型對我國產業發展代表著什麼意義?首先,占我國製造業總產值約1/3且幾乎全數外銷(約占我國年外銷金額47%)的IT產業,因為WTO架構下的ITA及ITA II複邊協議,各國關稅稅率為零,完全不受影響。反觀其餘占我國製造業總產值約2/3 的非IT產業(或稱傳統產業),其中約六成外銷(約占我國製造業產值四成)、四成供內需。

我國傳統產業目前有外銷能力的部分因產品輸入國關稅會墊高成本,除非我國傳產產品生產力或附加價值高於TPP或RCEP會員國貨品(尤其是中日韓貨品)可以平衡關稅差距,才有可能在區域市場競爭,否則只有外移至其它區域內,就近生產並供應貨品。若區域內國家與歐洲或其它區域或國家簽有諸多FTA或RTA,則情況更糟,因為這代表至該國投資設廠,除供應該國外市場需求外,所有與該國有FTA之國家彼此都無關稅及非關稅障礙,赴該國設廠的台商更有從該國行銷全球的好處,其中越南就是一例。

其次,占我國製造業總產值約1/4的內需傳統產業表面上沒有太大影響,但隨著RCEP的簽署生效後,該區域內會員國因原物料及零組件無障礙流動導致生產成本的降低,未來亦有可能輸入台灣並衝擊我國內需產業。

簡單來說,我國傳統產業要能跳出此一困境,只有加強提升產品品級或改善製程提高生產力及降低成本,而產品研發則須以提高其附加價值為主。就像某些瑞士的機器設備雖然比台灣貴六倍,但使用者基於精度的需要也非買不可。製程改善則需成本低於中日韓貨品或提高生產力至高於中日韓。建議現在應該強化一些全方位的傳產高值化及提升生產力計畫,在相關布局經費上予以支持。


相關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130000330-260204?chdtv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