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牽動全球經貿

發布日期:2021-01-04

2021-01-01 04:2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歐盟

中國與歐盟最近完成中國歐盟全面投資協定(CAI),中國不但提供投資權益保障,也開放車輛、健康、航空運輸、金融保險、建築及資訊服務等更多投資項目;並規範國營事業、補貼措施透明化、禁止強迫技術移轉、解除外資股權限制等消除投資障礙措施。另外也要求落實國際勞工組織相關規定。歐盟則承諾對陸資有更多的開放,此協定不但兼具深度與廣度,也為未來中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鋪路。

中歐投資協定自2012年即開始推動,但進展並不順暢,除了經貿利益糾葛外,歐盟與中國在政治外交上也有所交鋒。特別是最近歐盟在香港問題,以及新疆及西藏人權紀錄,歐盟更是不假辭色批評中國,談判進展也因而延遲。所以之前各界並不看好能在2020年完成談判,此次能在期限內到位,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

經濟因素是歐盟與中國簽署投資協定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目前受到疫情影響相對輕微,經濟持續復甦,可望成為率先脫困的大型經濟體;藉由中歐投資協定能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對歐盟當然是利多。

即將上任的拜登一向主張聯合盟國力量,壓制中國經濟興起,並促使中國改善其人權。拜登政府對於中歐投資協定也表達關切,甚至也有微辭;認為歐盟不等拜登就任即先與中國達成協議,可能減損美歐合作的互信機制。

不過歐盟則認為中國歐盟投資協定中一些項目,例如金融保險,與美國和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開放程度相似。歐盟只是比照美國的模式,美國可以要求中國,歐盟為什麼不能?並不會影響未來雙方合作機制。

事實上過去歐盟對美國以自我為軸心,要求各國配合美國作風也非全盤接受。例如即使在美國強烈反對下,歐盟各國也紛紛加入在2015年由中國所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

雖然拜登主張透過國際合作共同防堵中國,但是由於美國國內疫情及經濟情勢嚴峻,拜登在勝選後曾多次表示將以內政優先,推動對外經貿連結將暫時先放在一邊。但是反觀中國則非常投入參與國際經貿事務,例如中國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後,習近平就公開表示中國願意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在亞太經合會(APEC)架構下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展現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

雖然中國是否會加入CPTPP變數很多,FTAAP更是遙遙無期,但中國藉由區域經濟整合與美國較勁的意味非常明顯。此次又在拜登就任前與歐盟達成投資協議,不但有助於中國強化與歐盟關係,突破美國經貿制衡,也可視為中國在地緣政治的一大進展。

在面對中國的策略轉變,是否也會促使拜登調整其「先內後外」的經貿主軸政策,未來值得關注。特別是中國歐盟投資協定的開放範圍,並不低於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未來美國是否會提前展開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定談判,也值得觀察。

中國歐盟投資協定也再次驗證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美國及歐盟雖然早已將中國視為競爭敵手,對於防堵中國經濟崛起不遺餘力,但並非與中國完全脫鉤,反而更積極要求中國開放市場,以確保公平經營利基。所以未來各國在中國競爭會更加白熱化,中國當然也藉此拓展其經貿勢力,以降低被國際圍堵的衝擊。

在中國歐盟投資協定下,中國對歐盟開放投資項目,大多並非台灣在中國投資主要行業,對於大陸台商以及台灣經濟影響非常有限。但台灣應思索如何因應與中國貿易關係益趨緊密,但投資連結持續弱化的趨勢;以及在大國對中國的合縱連橫中,有效掌握中國市場的利基。


相關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138079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