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重返快速軌道 新冠疫情讓世界更依賴中國

發布日期:2021-01-05

19:182021/01/03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初,由於貿易蕭條,各界專家認為全球化趨勢將受重創,但是當最初受疫情打擊的中國大陸製造業復蘇以來,全球化重新活躍,世界貿易組織預期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程度預計會低於2008~2009年的金融海嘯。而且,這次全球化讓世界經濟對大陸依賴更深。

據《德國之聲》引述專家分析稱,新冠疫情肆虐高峰期間,反對全球化人士曾高聲宣告國際貿易與合作的全球化趨勢將壽終正寢。因為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工廠停工、超市貨架空空如也,很多國家甚至連生死攸關的醫療用品也一度告罄。疫情暴露出全球企業和政府過去高度依賴中國大陸主導的產業鏈與供應鏈,一旦遭到疫情打擊,全球化分工將告終,生產線將重新遷回目標市場。

出人意外的是,隨著各國積極防疫與新疫苗陸續出爐,全球的貨物及商業交流在疫情期間依舊強勁增長,各種產業幾乎看不到所謂的「回流」跡象。世界貿易短暫受挫後重新啟動,走在最前面正是最早擺脫疫情的全球化模範生中國大陸。不過,疫情爆發後的全球化發展模式已經發生重大轉變,目前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正大量受惠於防護裝備和在家工作技術與產品的需求暴增。

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Robert Koopman)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人們已經認識到,全球化貿易為類似疫情的危機提供了很有效的解決辦法,各國都認為,多元化供應鏈是一件好事,人們能夠通過利用他國能力和知識來解決問題。

報導指出,世貿組織(WTO)現在預期,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將萎縮9%之多,2021年則會回轉上升7%。4月份時,該組織尚預測全球貿易的萎縮幅度最高可達32%。但近幾個月全球貿易明顯回升,意味著新冠大流行對貿易的影響將會小於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

分析認為,新冠大流行讓許多未及時掌握供應鏈狀況的企業的暴露了問題。供應鏈專家猜測,現在很多企業正積極調整,努力使供應鏈更具韌性,透過擴大倉儲及尋找靠近目標市場的供應商、應用數據資料和新技術,用來精準分析供應鏈和使用者的狀況。而目前雖未見生產線遷回目標市場,可能是因為價值鏈原本就高度複雜,調整供應鏈並非易事。

專家指出,從1990年到 2005年,全球化達到高點,動力來自於中國大陸、印度及歐洲的經濟開放、世貿組織的問世和區域貿易協定的推動,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高出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的2倍。但近幾年全球化趨勢受挫,在疫情大流行後,經濟與全球化貿易再度恢復活力,11月貿易順差甚至創下歷史紀錄的大陸將再度面對全球對其商品的巨大需求。但是,未來5到10年後,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將有所淡化,企業將分散供應鏈分布,避免再因遇上疫情導致供應鏈全數停擺。

專家分析稱,受疫情重創的企業未來會更關心控制風險成本,不太可能再像1990到2005年那樣的瘋狂追逐效益。將來企業必須增加像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大流行之類的風險評估與應變計畫。雖然企業追逐降低成本,但情況與以前不同,它是一種重新組織的全球化,風險會比效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關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03003303-260409?chdtv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