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鼓勵五大戰略產業回流在地製造,以維護經濟主權

發布日期:2021-03-15

資料蒐集:法國/駐法國代表處經濟組

文章分類:當地商情

檢視日期:2021-03-13

根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3)月9日報導,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口罩等基本醫療物資匱乏讓法國從全球化的理想中乍然覺醒,因此馬克洪總統承諾力促戰略產業回流在地化。去年4月Odoxa民調顯示,有92 %民眾對此政策主張將使法國取回經濟主權並使因產業外移而沒落之地區重生,均寄予厚望。

惟部分經濟學家對上述宣示頗不以為然,認為產業鏈如今已四散至全球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連美國前總統川普想方設法用盡所有可能政令都無法在任內實現美國產業在地重生之目標,可見推行實務上有所侷限。法國政府雖意識此現實,仍按部就班推動該項政策,初步以提供具體資金補助方式,頗受業界歡迎。

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亦指出,並非一味將所有工業生產搬回歐陸或法國,對於已不具競爭力之產業,此舉毫無意義。因此法國政府選定五項戰略領域:醫療、農產食品、電子 、產業所需關鍵原料(intrants essentiels, 如化學品、材料與金屬等) 以及 5G,優先輔導相關產業回流在地化,期能同時挽回生產鏈與新技術設備廠房,積極推動該國的「再工業化(réindustrialisation)」。

經招募徵選已有160項投資額累計超過18億歐元之產業計畫,可獲政府共3.26億歐元之補助。例如Seqens製藥集團將在2024年前投資6,500萬歐元將12種藥品及原料藥(principe actif),如法國居家常備止痛退燒藥Doliprane裡之乙醯胺酚(paracétamol,英文簡稱APAP)遷回法國5座藥廠生產。施維雅(Servier)則將在其諾曼第藥廠投資1億歐元提升其明星藥品「達夫隆(Daflon,治療靜脈循環疾病)」之產能。又如僱用100名員工的Sherco摩托車製造商,其700萬歐元投資中獲政府資助200萬歐元,將其部分生產線,如目前在捷克與義大利製造之變速箱,移回法國南部尼姆(Nîmes)的工廠。

目前法國政府振興計畫期間之在地化輔導專款總額為8.5億歐元,法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Cepii(Centre d’études prospectives et d’informations internationales)主任Sébastien Jean指出,即使政府資助金額比起產業投資總額略顯微薄,主要針對接近收支平衡點之計畫能因此臨門一腳跨過獲利門檻,這項選擇性策略未來數年之成效值得期待,且政府大力宣導亦能激發連鎖效應。

但亦有經濟學者認為,鼓勵在地化之最佳方法仍應從基本面改善總體投資環境,提升法國吸引力,且所有產業均能因此受惠。渠等指出在地化政策僅涉少數企業,根據法國智庫Fondapol(Fondation pour l'innovation politique)調查,2009年至2011年間約4%法國企業外移,即使製造業與資訊服務業之外移比例亦僅為9%。

事實上近10年來法國企業已有少數回流,2013年一份經濟查發現,企業回流四大原因不外乎:新興國家勞動成本提高、歐洲生產線自動化加上工業機器人之運用、市場對產品設計或生產機動性以及運輸成本增加,大部分企業並不會因政府津貼而改變本身策略。

接下來另一值得觀察的則是歐盟碳稅政策,計畫針對製程高排碳之進口產品課徵碳稅,若能順利實施,勢必亦將影響企業生產鏈之佈署。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World/Detail.aspx?nodeID=45&pid=716755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