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擴產大戰 未來恐產量過剩

發布日期:2021-04-22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會期間受訪表示,業內預期到2022年底芯片(晶片)供應還會很緊張。但如果後續一下子產能太多了,需求跟不上,疫情刺激下高漲的數字經濟放緩的話,中間就會出現一個缺口,那就會產生過剩問題。

一邊「芯片荒」已導致全球多家車企選擇減產或停工,而另一邊,英特爾、台積電、SK海力士、中芯國際等的全球半導體巨頭巨額增資,掀起「芯片擴產大戰」,芯片短缺是否會走向芯片過剩?楊旭作上述回應。

楊旭表示,目前芯片短缺問題最嚴重的是在工業控制類芯片,比如汽車領域運用的,因為總量很大,產品類別非常多,而且互相之間不能兼容,碎片化太嚴重。現在一輛汽車要大約100多顆芯片,如果是全電子控制的汽車,還會更多。一旦一個環節停工,就會嚴重影響後續芯片的產能。此外,疫情爆發後,全球數字經濟爆發式增長,這也推動了對芯片等需求的大幅上漲。

楊旭稱,對芯片的後續情況,需研究產業規律,對各種電子產品、電腦、數據中心的設備需求量進行估計。

對於中美關係,楊旭指出,有人認為中美問題是一種「取代」關係,但是產業界認識到,兩者不是取代關係而是並駕齊驅的,最起碼未來一段時間是互補的。

楊旭認為,經過幾十年發展,大陸經濟的規模、體量、創新能力、產業鏈、供應鏈、消費能力等都達到領先水平。「這個時代可能一台發動機已經拉不動了,世界經濟會進入一個雙引擎發動的時代」。

對於全球供應鏈的重組,楊旭認為,必須符合產業規律。製造供應鏈最大的特徵是永遠去成本最低的地方,如果沒有成本優勢,只是通過政府激勵等方式來轉移全球供應鏈,是很難維持的。

此外,消費市場對供應鏈的布局也很關鍵。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國家消費市場是中國大陸和美國。企業固然可選擇與中國脫鉤,但「產品賣到哪裡去?」如消費沒可替換市場,製造要用幾倍以上的成本重複投資,還需要時間去完善設施、培養技能工人,這是很難的。


出處: 聯合新聞網

相關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404867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