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台化纖原料 續課反傾銷稅

發布日期:2021-04-23

2021-04-22 04:13 經濟日報 /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大陸對我進口「錦綸6切片」(某種化纖原料)自2016年4月22日起歷時五年採取「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原本昨(21)日到期,不過,大陸商務部宣布,決定自22日起繼續徵收反傾銷稅,且對原產於美國、歐盟、俄羅斯和台灣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至2022年4月21日。

依據公告規定,台灣廠商被判定的反傾銷稅為4%至4.3%,產品進口時須在原關稅稅率6.5%基礎上,再依據個別傾銷幅度,向大陸海關提供相等的現金保證金。

「錦綸6切片」(Polyamide-6或Nylon6)學名為聚已內醯胺,紡織業界又稱尼龍6切片,是應用於化纖、紡織、化工、電子、機械、汽車、軍工、食品和醫療等的合成樹脂。

在大陸對我「反傾銷」前,台廠產量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與中國大陸。據經濟部統計,台灣「錦綸6切片」為中國大陸最大進口來源 ,市場占有率逾47%;而我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則占我總出口比重逾90%。

「錦綸6切片」最主要原料己內醯胺(CPL),在台灣僅中石化獨家生產,為全球前五大「錦綸6切片」原料製造供應商。因此,被列入「反傾銷」懲罰性關稅的名單,主要以中石化,和相關產業鏈的台灣化學纖維、集盛實業、力鵬企業、華隆股份、太洋尼龍、展頌股份等多家大廠在列。

台廠面對大陸「反傾銷」,中石化財務副總暨發言人陳穎俊曾在法說會表示,這兩年大陸CPL等石化新增產能大量開出,而台灣碰上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造成需求減少,供給過剩。

而大陸石化產業則趁機急起直追,原本台廠在尼龍纖維上游製程技術,尤其是CPL,與大陸生產的纖維產品在品質上存有極大的差異性,但大陸拿下聚酯纖維產量世界第一後,下一步就是拿下尼龍纖維,在「反傾銷」下,台灣尼龍纖維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已經節節敗退。

這次大陸再對我開展為期一年的期終復審調查,據大陸商務部官網公示,在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調查期間,從繼續按照商務部2010年第15號公告和2017年第34號公告等公布的徵稅產品範圍和稅率徵收反傾銷稅。


相關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40494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