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貿易代表署表示:美國需要WTO以外的新策略來應對中國

發布日期:2022-02-21

美國貿易代表署在提交給國會關於「中國遵守貿易協定」的年度報告中表示,「WTO無法有效控制北京由國家主導而非市場主導的貿易政策;因此,美國需要新的貿易工具來應對北京的非市場貿易政策。」                                                                                                                                      

多年來,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核心目標,是讓中國成為在WTO中更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然而,目前中國的經濟和貿易方式,在美國過去的努力下,並沒有順利轉向以市場導向為原則;現在的北京,反而加倍強調國家資本主義。這樣的作法,嚴重傷害了美國勞工和企業。而且,WTO規則無法有效地約束中國許多有害的政策和做法。

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未來美國與中國打交道,需要新的戰略和貿易工具。目前,美國正尋求與中國進行雙邊接觸,並用一切可能途徑來實現中國對外貿易體制的真正改變。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去年對中國提出了一種新的貿易方式,並且將重新磋商作為重中之重。這些磋商的重點是讓中國履行與川普政府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承諾。,解決第一階段協議中懸而未決的合規問題,為未來雙邊接觸奠定基礎。

事實上,早在川普政府時代,美國就已意識到WTO規則對中國的不適用性,以及獨立於WTO解決方案的必要性。包括通過雙邊接觸和使用國內貿易工具等方案因此受到重視,所以美國方面才決定開始進行301調查,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積極促成雙邊第一階段協議。

但拜登的貿易團隊首次在評估中國WTO承諾年度報告時表示,該協議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和開放更多金融服務部門的變化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該協議其實無法有效解決中國主導的非市場政策對美國勞工和企業的有害影響。

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在追究中國未能履行第一階段承諾的責任方面,美國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中國在多個方面皆未能履行其第一階段的承諾。其中包括:採購承諾未履行、沒有以透明與科學方式進行生物技術批准審核流程,以及沒有完成對美豬和美牛的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更重要的是,中國未能達成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承諾。

儘管中國同意實施透明、可預測、高效、基於科學的農業生物技術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和授權監管流程,並減少平均批准時間不超過24個月,但中國至今尚未達成上述承諾。負責批准生物技術特性的中國國家生物安全委員會似乎只在高層政治干預後,才會採取行動。

美國貿易代表署列舉了幾項已延宕多年的生物技術批准案例,包含:紫花苜蓿事件、玉米及棉花事件。另外,在第一階段交易中,對豬和牛中的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上,北京雖表示已採用牛肉中的三種合成激素的最大殘留作為容許標準,但美國卻表示,北京目前尚未提出科學標準檢測美國進口肉類的最高殘留水平或進口容許量,所以美商仍不確定哪些肉類產品可以進入中國。

除了第一階段承諾具體實踐期程外,美國貿易代表署強調華府會繼續就中國的產業政策、巨額補貼、國有企業的非市場活動、產能過剩、強制技術轉讓、國家資助的知識產權盜竊、強迫勞動和經濟脅迫等一系列問題持續跟進,對中國提出修正的要求。

此外,華府也正重新思考美國如何與其貿易夥伴合作,以應對中國對全球經濟構成的挑戰。例如,美國和歐盟成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美國和日本則建立了貿易夥伴關係。並且已美日歐合作框架為基礎,針對印太地區如何加強現有的貿易關係持續進行討論,希望以多邊方式對應美中貿易衝突持續存在的風險與危害。

 

本文譯自:

  1. USTR: China must be dealt with outside WTO; U.S. needs new strategies-----Inside U.S. Trade’s

 

----鍾易儒編譯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