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自2024年1月1日起調高碳稅稅率至每公噸25星幣(約500台幣)
發布日期:2022-02-22
2022-02-22 新加坡/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於本(111)年2月18日發表星國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時,宣布旨揭碳稅分段調漲措施。(謹註:新加坡之財政年度自每年4月1日起算,惟此碳稅調漲措施係自2024年1月1日起採行)。
- 新加坡從2019年1月1日起課徵碳稅,為東南亞第一個推動此項措施的國家,徵收對象為每年排放25,000公噸以上之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約有50家發電廠和大型製造商已自2019年起繳納碳稅。
- 第一階段(現況,2019年至2023年):每排放1公噸溫室氣體須繳交5星幣碳稅,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氫氟碳化合物和全氟化碳,該等氣體涵蓋了新加坡總排放量的約80%。
- 第二階段:依據本年2月18日發布的財政預算案,碳稅將自2024年起分階段調漲。2024年和2025年每公噸25元星幣、2026年和2027年45元星幣;之後預計最遲在2030年,碳稅每公噸將上升至50-80元星幣之間。
- 碳稅調漲之影響
- 大型企業:2024年1月1日起每公噸的碳稅成本較現行增加20星幣。以現行需繳納最低碳稅(排放25,000公噸)之業者為例,目前每年僅繳納125,000星幣(約250萬新台幣),2024年起每年將繳納625,000星幣(約1,250萬新台幣),增額約為1千萬台幣。
- 中小企業(非碳稅課徵對象):雖然多數不會直接受碳稅影響,但是作為下游廠商,其材料和能源費用均可能提高。因此企業現在就須開始尋找解決方案,以抵消上漲的運作成本,包括採取更多綠化措施、提升流程效率、減少浪費等。
- 一般家庭:碳稅將提高大宗商品價格,例如:電力、燃料和運輸成本上漲,並間接轉嫁給消費大眾,對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是家戶水電費增加。據新加坡政府估計,以住在四房式組屋(三房一廳的國宅)的家庭為例,至2024年碳稅增至每公噸25星幣時,每月水電費會增加約4星幣(約80新台幣)。
-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指出,調漲碳稅是為了向企業發出信號,讓他們知道碳排放會影響環境,是有代價的,未來企業做出商業決策時,必須把這筆費用計算在內。新加坡政府希望能藉此促使企業改善設備,若企業知道接下來幾年須付這麼多碳稅,公司可能覺得倒不如安裝節能或碳捕捉設備更划算一些。
- 依據星國政府估計,2024年至2027年間的碳稅收入預計超過40億星幣,但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政府並不預期能通過增加碳稅來賺取額外稅收,而是將這筆收入大部分運用在投資新的低碳設備和節能解決方案。此外,為協助居民應對碳稅調漲帶來的水電費增加,星國政府將提供包括水電費折抵(U-Save)在內的援助,具體細節將於明(2023)年宣布。
- 謹查,新加坡因地狹人稠且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主要係進口天然氣進行發電),先前並未明確訂定淨零碳排之目標,而是在2020年時公布「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目標係在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的預估最高峰值(每年6,500萬公噸)減半至3,300萬公噸,然後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排放。而此次碳稅調漲幅度高於外界預期,財政部長黃循財亦於發表財政預算案時果斷且明確地表示,新加坡盼提前在本世紀中葉即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3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