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預言「全球化」終將退場

發布日期:2022-09-05

2022-08-31 澳大利亞/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預言「全球化」終將退場

日期:111年8月31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https://www.afr.com/policy/economy/the-enemies-of-globalisation-are-circling-20220830-p5bdvm

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刊登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專欄作家Gideon Rachman之「全球化敵人正在盤旋」(The enemies of globalization are circling)專文,認為全球於歷經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斷鍊、烏克蘭戰爭切斷與俄羅斯經濟聯繫(經濟制裁),且在民族主義及反資本主義(環境擁護者)的推促下,「全球化」很快就會變成最糟的制度。

過去基於經濟邏輯(低成本、高效率生產),貿易及投資導引下,形成產業錯縱複雜的供應鏈型態。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展開貿易戰、現任總統拜登推動半導體回國,印度禁用TikTok等中國科技產品(APP),中國倡議「2025中國製造」,推動關鍵技術國內生產,全球生產型態已悄然改變。

過去產業關切哪裡購買最便宜?哪裡生產最有效率?而今已被哪裡生產及購買最「安全」取代?並開始反思:應否與被視為威脅的國家進行貿易?脫鉤(decoupling)已成趨勢,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更稱「自由遠比自由貿易重要」(Freedo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ree trade.)。

新冠疫情大流行後,各國政府針對疫苗、手套等(自主)生產,開始謹慎看待。企業製造重點已由「及時」轉移為「以防萬一」(We’re moving from just in time to just in case.)

半導體晶片除用於手機製造外,更攸關國家安全之飛彈生產製造,引起各國高度關切。

美國總統拜登點出,全球九成的先進半導體,係由我台積電生產製造;美國高級官員稱,中國倘入侵台灣或對台封鎖,將造成「半導體的核冬天」(semiconductor nuclear winter)。

生產半導體晶片雖非易事,需耗時多年,惟隨著晶片法(Chip Act)的通過,美國正朝晶片自主生產的目標邁進。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49072&areaID=11&infotype=1&country=5r6z5aSn5Yip5Lqe&history=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