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示警 通膨無法回落

發布日期:2022-11-04

2022/11/04 03:59:59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目前美國通膨率處在8%的40年高點,著實令人憂心,但更可怕的是,通膨率無法回落到聯準會(Fed)希望的2%目標,而是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路透「熱點透視」專欄指出,這代表會讓Fed的緊縮政策維持更久一些。

對付節節高升的物價,Fed似乎只有一種工具,也就是傳統但可靠的升息做法。然而,當前的環境大致是史無前例;就算商品和服務愈來愈貴,消費者照常花錢。一些指標顯示通膨正在下滑,例如製造貨物交貨速度已大幅縮短,但一些訊號仍顯示經濟持續火熱,像是美國9月職缺增加。

過去幾年來,央行曾面對的問題是通縮,也就是難以讓通膨率回升至2%的目標,但現在的問題是,Fed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夠把通膨率壓低到2%的目標。全球貿易流已經減緩,但是只要烏克蘭戰爭沒有落幕,那麼能源價格可能一直維持在高點。

布魯斯金學會推測,「長新冠」症狀將繼續讓400萬人無法工作,這使得美國人生產力減少、醫療成本增加。此外,根據Fed的9月會議紀錄,官員認為讓經濟開始過熱的成長率,已經比先前所想還要低。

對央行而言,最可怕的噩夢或許是通膨率下滑,但仍比目標高,且長期維持在如此高的水準。屆時利率路徑會更加不明確。一種因應選項是繼續緊縮,然而每一次升息都會對貸款人增加更多壓力、也讓股市進一步走低。從技術面而言,Fed不需要考量這些,但如果民眾紙上資產數字節節下滑,那就成了政治議題。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指出,解決辦法之一是調整通膨目標。要讓物價增幅維持在2%左右實際上是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理想情境,這種2%通膨目標是1990年代為紐西蘭央行採行、Fed在2012年採用。但放棄這樣的通膨目標看起來像是Fed承認失敗,決策者更擔心消費者對通膨預期失去定性,導致勞工要求更高薪資、引爆物價急遽上升。


相關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738072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