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造成德國工業生產兩樣情

發布日期:2022-12-12

2022-12-09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120028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2月7日公布的初步數據,儘管在整體經濟環境衰退的氛圍下,德國10月份的工業生產與9月相比僅減少0.4%。而與上年同月相比,工業生產甚至成長0.8%。顯示高能源價格對工業生產造成壓力,但並非對所有部門。

天然氣及電力的價格高漲對企業來說是種負擔,但影響程度差異頗大。例如10月份的汽車製造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3.9%,而製藥業的產量則增加9%。另一方面,金屬、化工或造紙等能源密集型產業的運營生產減幅遠超整體經濟。
德國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RWI)景氣研究人員Robin Jessen預計,這種兩極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與9月相比,能源密集型產業在10月的產量減少3.6%,看來似乎不多,但那是因為這些產業在9月的產量已明顯減少。與上一年相比則更明顯,能源密集型產業生產下降12.6%。化學產業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產量減少21%以上。

能源密集型產業已在抑制經濟發展,加上高能源價格導致私人消費預期下降,勢將造成德國在冬季陷入衰退。

這是否真的會發生以及經濟衰退會有多嚴重,關鍵取決於生產中斷對產業造成影響的程度。能源密集型公司通常主要在基礎材料的製造,如果減少製造原材料,供應鏈將崩潰,打擊整體經濟。若沒有鋼鐵,就無法生產汽車;如果沒有紙,就無法生產包裝。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景氣研究主任Nils Janssen表示,目前仍需觀望,供應是否仍會出現斷鏈,端視德國是否能自國外獲得足夠替代商品。Jessen認為,能源密集型產業製造許多重要的初級產品,但這些產品可以相對容易地以進口品替代。

實際上,全球供應鏈物流不暢情況正在改善。自新冠疫情以來,物流擁堵及許多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相當大的交貨問題。許多德國公司仍然受此影響,但負擔似乎正在減輕,這將提供經濟動能。此外,11月份全球集裝箱航運的擁堵情況顯著減少。

目前看來,需求普遍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依據聯邦統計局數據,產業10月接單量增加,與上個月相比增加約0.8%。由於過去數月的供應鏈問題,許多訂單無法及時處理,因此這些企業仍然積壓不少訂單。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54230&areaID=4&infotype=1&country=5b635ZyL&history=#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