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意願深化IPEF的經貿關係
發布日期:2022-12-19
中、印邊境於12月9日再度爆發軍事衝突,雙方雖然未直接開火,但也造成不少士兵受傷。中國與印度長期具有領土爭議,也曾經爆發過3次戰爭,因此中、印關係長久以來都格外敏感,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雙方的緊張局勢也逐漸升溫,但身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印度,即便加入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美國主導的安全、經貿協定,其整體的政治傾向,仍是會與西方國家保持某種程度的距離,然而,這段「距離」目前隨著地緣政治、經貿關係的轉變,未來將有機會漸漸縮短。
《經濟學人》引述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專家Tanvi Madan的分析,自從2020年印度與中國軍隊在拉達克地區加萬谷(Galwan Valley)的衝突後,印度政府已阻絕多項來自中國的投資,也限制中國的APP,官員互訪的次數更是降到最低,最近一次的高層會面則是在印尼舉辦的G20峰會。中國多次的施壓,促使印度逐漸改變其外交政策,從以往不願成為反中陣營的原則,慢慢轉向深化與澳洲、歐盟、美國及其盟友等多國的合作關係,同時也聯合美軍於上個月在北安查爾邦(Uttarakhand)進行軍事演習。
在經貿領域上,受到地緣政治、中國封控的影響,許多科技大廠也紛紛轉向印度布局,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報導指出,蘋果(Apple)目前已將部份iPhone14的產線轉移到印度,近日也正和印度官員商討未來遷移iPad生產的事宜,蘋果的生產線調整,也加速其供應鏈如富士康、緯創、和碩等企業在印度的投資。
此外,印度雖然是IPEF的成員國之一,但並未加入該架構的「經貿」支柱,然而,《美國貿易內情新聞網》(Inside U.S. Trade)的報導指出,IPEF的首輪談判於12月10至15日在澳洲舉行,印度先前雖未加入經貿支柱,但此次卻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經貿領域的會談,由此可見,印度對IPEF的參與程度有轉變跡象,如同其商工部部長Piyush Goyal在9月的IPEF部長級會議曾表示,印度未來不排除加入經貿領域的可能性。
印度與中國在邊界領域一直爭議不斷,也曾發生過數次不同規模的衝突、戰爭,但在美中競爭的前期,印度的外交政策仍是採取中立立場,即便與中國有紛爭,卻仍是與美國保持距離;然而,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印度的政治傾向也開始出現轉變,這是基於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的考量。蘋果近期轉往印度布局便是其中一項因素,眾所周知,蘋果的生產線原本是設在中國,但受到疫情、貿易戰等多項因素的影響,現已陸續轉移到越南、印度,雖然現階段尚未成熟,但將來若成功把大部分的生產遷出中國,勢必會帶動整體供應鏈轉移,因此,印度當局有必要審慎思考當前與美國的經貿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此次該國會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IPEF的經貿領域會談。
【由梁耀鐘綜合報導,The Economist,2022年12月15日;CNBC,2022年12月5日;Inside U.S. Trade,2022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