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遭受進口國之貿易保護措施影響,所波及行業及產品種類增多
發布日期:2022-12-19
2022-12-13 駐巴西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巴西出口國家採取更嚴格之貿易保護措施,目前已有22個國家或地區對巴西產品採取計87項之反傾銷、防衛措施及補貼救濟等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復審及延期案件)。其中自2020年迄本(2022)年11月底採取之新措施有58項,較2017年至2019年的27項增加2倍,顯見各國近來使用貿易保護機制大為增加,且措施類別更多樣。
截至本年11月底,美國對巴西採取保護措施最多共17項,其次為阿根廷12項及印尼11項;87項中有34項係針對巴西生鐵、鑄鐵及鋼材相關製成品。此外,機械、紙張、橡膠、食品如雞肉、糖及蜂蜜等出口亦遭進口國採取保護措施,巴西外貿協會(AEB)主任José Augusto de Castro指出,全球增加採取貿易保護措施與貿易保護主義浪潮興起有關,加上生產鏈重組、試圖將相關工業引入自己國家或友好國家等原因。惟某些國家如阿根廷,採取保護措施係用以解決自身之嚴重經濟危機;另印尼以往為一封閉市場,現已陸續開放,印尼對多種產品都採防衛措施,由於涉及原產地,導致巴西也受到影響,巴西將透過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l)與印尼進行談判。
保羅州工業聯合會(Fiesp)主任Tatiana Prazeres指出,巴西近2年更密集遭受進口國之貿易保護措施影響,所波及行業及產品種類增多,近來巴西出口商收到各國政府調查函及調查問卷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伊表示,經濟困境、環境變化及為防止國內產業因不公平貿易造成損害等原因,各國政府加強貿易保護措施以為全球趨勢,並紛紛採取相關保護政策,全球向WTO通報防衛措施案件於2019年為193項、2020年150項,2021年大幅增加到329項,且不包括復審或延期的案件。通報最多為美國、印度及加拿大。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