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部擬修法開放CCS技術(碳捕存)運用
發布日期:2022-12-23
2022-12-22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德國聯邦經濟期氣候保護部
文號:1114120065號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Dr. Robert Habeck(綠黨)12月21日宣布,德國希望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另闢蹊徑,未來將開放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簡稱CCS或碳捕存)技術之運用,以將二氧化碳儲存於地下,包括海底。該部預定明(2023)年將提出相關修法草案。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電子版)報導,聯邦內閣會議已通過經濟部改革現行法律的提案。依該提案,德國將開CCS技術之運用。完成修法後,未來規劃在德國北部完成興建二氧化碳儲存庫的場址選定。
CCS技術在德國備受爭議,大約10年前,當時的執政聯盟亦嘗試推動立法,以在德國運用CCS技術。然而,由於眾多環保與公民團體反對,憂慮經壓縮後之高濃度有毒氣體一旦洩漏,將逸出到地表造成危害。尤其在德國中北部之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以及什霍邦(Schleswig-Holstein)等地阻力特別大,因這兩邦之山區有不少廢棄礦坑,這些「地下空間」經初步評估適合供作儲存二氧化碳。
由於受到民眾反對,加上當時技術尚未臻成熟,最終德國法律僅允許該技術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用於科學實驗目的,甚至連以科研為目的申請案件,也屢遭各地方政府駁回。因此至今德國在論及CCS運用時,主要以討論如何將溫室氣體輸送到其他國家儲存(如:挪威或荷蘭)為主。
而今,根據聯邦經濟部新聞稿,聯邦政府已於12月21日批准每4年為期的「二氧化碳儲存法」(KSpG)評估報告。該報告除介紹碳捕存(CCS)技術的進步、科學新知及對氣候保護的潛在貢獻,還著眼於碳捕捉及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CCU)技術,與CCS不同的是,CCU不儲存二氧化碳,而是再利用。
本期評估報告力陳運用CCS及CCU技術來實現氣候目標的必要性,認為捕捉、運輸及封存二氧化碳的技術已經成熟且經過實踐,然德國的法律框架仍然阻礙這些技術的使用,尤其是在二氧化碳運輸方面。聯邦經濟部經重新評估後認為,最晚到2045年,德國工業界需要CCS技術,否則將難以實現溫室氣體中和的目標。
本次評估報告總結目前已在其他國家普及的最新技術及運用,最重要的新論述認為,如將CO2以適當的組成比例經過長期存放,甚至能與岩層中的成分穩定結合,「幾乎不可能」逸散到環境及大氣中。目前德國業界普遍認為,CCS技術將是未來的主流,為產業能持續發展無法迴避,畢竟在工業製程中,不可能完全改用氣候中和的綠氫而不排放二氧化碳。
據此報告,聯邦政府將在未來數年內制定「碳管理戰略」,評估報告並已為此列出10項關鍵行動領域,最重要的是,該戰略應該更詳細地確定這些技術的可應用領域,因為電氣化、提高能源效率及邁向綠氫是聯邦政府的首要任務。因此,必須確定CCS及CCU的應用領域,同時評估氣候保護的替代方案。
由於公眾的高度關注,聯邦經濟部已與來自公民團體、科學界及工業界的代表就該戰略的製定進行對話。為能夠考慮到技術的所有層面,來年將擴大與利益相關者進行全面對話。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