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深化盟友合作,擴大出口制裁成效

發布日期:2023-02-28

美中衝突愈演愈烈,華府在2022年10月發布出口禁令,限制各國企業將美國高階晶片相關的程式、設備、人才輸往中國,希望藉此全面切斷其與美國科技及全球半導體的鏈結。此外,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也連同其他37國對普丁實施制裁,禁止對俄出口高科技產品。

就短期而言,禁令或許會對這些國家產生影響,但在供應鏈和跨國企業全球化布局的當下,美國的單邊制裁不足以保護其國家安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認為,美國應提出全面性的政策,強化與多邊盟友的合作,擴大制裁成效。

冷戰時期的出口制裁

早在冷戰時期,美國、日本以及北約盟友就成立了「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 COCOM),決議禁止出口到蘇聯的特定產品。由於當時二戰剛結束,歐洲和日本正走出戰火陰霾;反觀美國因本土未受戰爭波及,經濟得以蓬勃發展,迅速在全球的科技和工業領域取得領導地位。因此,COCOM成立起初,在決定管制產品的議題上,基本僅需考慮美國利益即可。

但到了1980年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已完全復甦,並且個別發展出高科技產業。美國仍期望透過COCOM持續擴大管制範圍時,此舉就受到盟友的質疑。他們認為,華府藉由該體系來限制歐、日企業出口,而不是針對其競爭對手,這是美國在抑制盟友的產業發展。

爾後,美國和盟友在貿易政策上的意見逐漸分歧。由於日本在近十年來,不斷增加對美國的鋼鐵、汽車和半導體出口,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更增加美國國內對日本提出許多不公平貿易的指控。

東芝無視禁令,引起美國震怒

1981年,蘇聯進口商Tekmashimport找上東芝(Toshiba),希望其協助製作潛艦的螺旋槳葉片。東芝同意提供機器,並與康斯伯(Kongsberg)合作,秘密對蘇聯出口可降低潛艦噪音的機械。此舉不但使美國海軍更難追蹤蘇聯的核潛艇,也將日本、美國和北約的集體安全置於危險之中。因此在東窗事發後,此舉也引起美國的制裁,美軍不僅取消購買東芝的導彈技術,也拒絕與其往來。參議院也禁止東芝其下的產品出口到美國。

為了挽回損失,東芝後續透過解雇高層,改聘美國團隊,並在多家報紙上刊登整版廣告,向美國公眾致歉,以平息民眾怒火。

事件揭露後,美國發現盟國在出口管制的機制上存在深層問題。因為康斯伯多年來一直和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的機床公司合作,向蘇聯出售具有潛在危險的設備,但美國卻一直不知情。這事件也迫使盟國政府開始進行調查,最後發現,許多北約成員國都無法充分執行限制技術流向蘇聯的規定。

在醜聞爆發不久前,雷根總統曾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宣布「競爭力倡議計畫」(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希望能提振經濟、解決貿易逆差、改善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然而,在東芝的事件曝光後,這項計畫便逐漸停擺,最終改為簽定「綜合貿易與競爭法力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這項法案使美國有權對違反COCOM管制的外國企業實施制裁,而東芝和康斯伯也因前事受到嚴厲處罰。

但這也為COCOM帶來新的風險。因為當懲罰愈嚴格時,各國盟友則愈不願意將新的高科技產品添加到管制清單上,以免自身受縛。

在蘇聯解體不久後,COCOM也隨之解散。各國通過談判制定了新的出口管制規範,如瓦聖納協議(Wassenaar Arrangement)。該制度是為了限制極權國家獲取戰略產品以及打擊恐怖主義,俄羅斯和其他41個國家都是簽署國。但因為規範過度嚴謹,加上俄羅斯的成員資格,導致該協議不適用於現今的國際局勢。

新的出口管制發展

自從習近平提出「軍民融合」的政策後,華府便高度重視,擔憂中共運用民間科技技術,強化解放軍戰力,增加對美國甚至全球的威脅。儘管白宮在2020年實施出口管制後,中芯國際仍成功開發了先進半導體晶片,這也讓拜登在不得不加大對中的管制力道。

華府在今年1月,就和荷蘭、日本達成初步協議,全面停止向中國輸出先進半導體設備。然而,倘若沒有充分的控管機制,該協議將難以實現。畢竟境外管制非長遠之計,即便短期可見成效,但美國也必須制定全面的策略,以滿足盟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提高其合作意願,否則政策將難以推動。澳洲國際事務協會(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IIA)引述該國貿易部長Don Farrell的看法,他認為澳洲首要是採取理性的外交政策,解決貿易的問題。在參與美國的制裁措施時,必須思考澳洲可從中獲得什麼效益。

在荷蘭和日本因出口管制而產生經濟損失後,拜登便藉由《晶片法案》(CHIPS Act)來提供替代市場,一來彌補對方企業的損失,二來也提升國內的半導體產業發展。

同時,情報的蒐集也至關重要。美國需要獲取並和盟友共享高科技產品相關的情報。值得一提的是,各國政府也需擬訂互補和一致性的政策,以便行政部門可順利執行,有效率達成目標。

即便如此,要擬定全面性的出口管制措施,仍會面臨不少挑戰。畢竟美國已不再擁有冷戰時期的技術壟斷地位。加上供應鏈全球化定型已久,使得拜登必須加強和盟國的協商,釋出足夠的誘因,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才能有效貫徹制裁行動。

【由梁耀鐘綜合報導,Foreign Affairs,2023年1月24日;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23年2月24日】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