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與韓國貿易協會(KITA)簽署MOU,共啟商機
發布日期:2023-05-22
為增進臺韓產業之間的貿易、投資及技術合作,全國工業總會於今(5/22)日與韓國最大的商業組織「韓國貿易協會」(KITA)簽署合作備忘錄,期盼未來雙方會員能藉此合作平臺進行深化產業交流,特別就中小企業加強提供商機資訊、降低市場進入障礙、促進發掘兩地產業合作機會及開展新商業模式等協助,將有助於臺韓的經貿關係更上一層樓。
本次簽約受到臺韓雙邊高度的重視,工業總會由副理事長、豐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林明儒作為臺方主席及簽約代表,韓方KITA則由鄭晚基副會長代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李冠志也出席見證簽約儀式。
工總林明儒副理事長致詞時表示,長期以來,臺韓因為產業結構相近,彼此間一直存在敏感的競合關係,因而工總和韓國公協會的互動也較少;只是,當前全球經濟環境快速變化,包括美中科技戰、氣候變遷危機、新冠疫情衝擊、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和通膨等,許多複雜、不確定的因素不斷發生,因此盼藉由工總與KITA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雙方業者能共同思考如何打破既有思維、開拓新的合作空間,打造新的商業機會與經營模式,因此,工總與韓國KITA洽簽MOU,可謂「正是時候」,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期許這樣的良性循環與交流合作,可以為臺韓經貿帶來新的旅程。
KITA鄭晚基副會長則認為,韓國和台灣有很多共同點,包括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地理人口相近,同樣面臨低生育率及高齡化議題,以及臺韓都是引領先進技術的半導體強國等,他更讚賞臺灣在疫情期間GDP仍保持正成長,近期內更躍身東亞區域中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所以這次由KITA主動提出洽簽MOU的提議,旨在藉此建立常態的商會之間的互訪制度,定期舉辦論壇、磋商等活動,尤其韓國和台灣都致力於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未來將共同攜手加快推進綠色轉型合作。
貿易局李冠志副局長肯定工總與KITA簽署MOU,將有助於加深我國與韓國、新南向國家間的區域價值鏈結,持續擴大產業、貿易、投資等各項交流;近年臺韓在官方及產業界平台都持續加強經貿交流,在官方平台上,臺韓已於2021年簽署「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定」(ADTA),一旦韓國國會完成立法,雙方企業就不需面對重複課稅的問題;2022年臺韓亦簽署「臺韓銀行業監理合作備忘錄」並促成首家韓國銀行韓亞銀行(Hana Bank)來臺投資設立分行,他相信,這些成果都能促進臺韓雙邊投資可以更加的蓬勃發展。
臺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吳智魁則提出,韓國汽車品牌及工藝發展日益精進,也越來越受臺灣民眾的肯定與喜愛,預估今年臺灣進口及國內生產之韓國品牌汽車將創歷史新高,而面對全球電動化及自動駕駛的趨勢,韓國在新能源車電動車及氫能源車的投入也逐步有實績和成就,因此期盼雙方能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對此,KITA鄭晚基副會長也認同臺灣在IT及半導體產業的成就,並強調未來希望藉工總的這個平台,促進兩國業者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進一步發掘商機。
KITA成立於1946年,設有13個國內辦事處和全球11個海外分支機構網絡,主要任務是協助全韓國中小企業擴展海外市場,促進韓國對外貿易與經濟成長,現有7萬多家會員廠商,為目前韓國最大的商業組織。鄭晚基副會長自去(2022)年就任後,短時間內即組團來臺,今年也規劃將再次率韓國食品、家庭用品、美妝、車用零配件、農機等業者訪臺,並與我國外貿協會舉辦貿易洽談會,尋求找到更多雙邊合作的利基。
從經貿統計數字來看,依據我國統計,2022年臺韓雙邊貿易總值為564.2美元,較2021年增加約12%,其中我國對韓國出口金額為221.8億美元,增加10.4%,自韓國進口金額為342.7億美元,增加12.1%。韓國為我國第5大貿易夥伴、第4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及美國)、第6大出口國(次於中國大陸、美國、香港、日本及新加坡),顯示雙方貿易關係日益密切。
依據經濟部統計處4月底發布「臺韓近年經貿發展之比較分析」報告指出,臺灣及南韓皆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出口市場,且皆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場占有極重要地位,我在中國大陸市占率連 3 年超越韓,反觀韓占比急速萎縮:2020年我在中國大陸市占率超越南韓躍居首位,2022年占9.3%較2013年增加0.6個百分點。南韓於2016 年起因手機、家電與汽車等貨品受中國大陸政府扶持本土業者,產業競爭日益深化,致市占率逐年滑落 2022年降為7.7%較 2013年下降2.5個百分點。因此,KITA亦在2022年11月發布警訊,因韓國半導體出口嚴重依賴中國,導致去年前9個月的晶片出口大幅下滑,有必要思考使半導體海外市場多樣化,降低貿易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