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推創新補貼機制,協助重工業節能減碳

發布日期:2023-06-08

2023-06-07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24080023號

德國雖已擘劃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目標,惟鋼鐵、水泥、造紙、玻璃與化工等產業二氧化碳減排難度極高,僅藉由再生能源替代石化燃料難以實現重大減排,現階段必須透過全新且通常成本高昂之生產方式,始可達成減排目標,但新生產模式卻可能降低德國企業競爭力。為避免產業陷入無法達成減排目標或無法維持競爭力之兩難,德國將推動「碳價差合約」(Carbon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 CCfD)機制,補償企業因轉向減碳生產方式所產生之額外成本。

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行動部(BMWK)於2023年6月5日宣布,為促進產業朝綠色轉型升級所需之大量投資,德國準備於2023年下半年引入CCfD機制,且目前已進入籌備階段。聯邦經長Dr. Robert Habeck指出,相關機制除荷蘭前已導入實施外,德國可謂先驅者,渠評估至2045年,CCfD可協助德國減少約3.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實現國家氣候目標所需之工業總減排量三分之一,並強調CCfD不僅有助保護氣候,亦有助開發環保生產技術,使德國工業逐步適應氣候中和之未來趨勢。同時該政策也是德國對美國「通膨減緩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針對綠色技術補貼之明確回應,可望保有德國產業競爭力。德國將向世界證明工業深度脫碳具可行性。

有關德國目前擬定執行之CCfD計畫,企業必須競標欲獲得多少政府補貼,始可透過減碳生產技術,以減少1噸二氧化碳排放。僅有以最低成本轉換生產方式之企業,始可獲得為期15年的氣候保護補貼合約。H部長補充,聯邦政府已預留約500億歐元之資金來資助相關措施,該機制也對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0,000噸之中型企業(Mittelstand)開放,以盡可能擴大參與。

德國聯邦政府預期新機制將促使產業脫碳技術進步,不僅傳統強項機械工程產業將受益,能源智慧管理系統亦將更為普遍,從而致使碳價下滑,即使未參與CCfD計畫之企業,長遠而言亦將獲益。

能源政策智庫「Agora能源轉型」(Agora Energiewende)表示,為低碳排技術投資提供補貼的CCfD機制,可望成為德國產業朝氣候中和生產方式轉型的關鍵政策工具,有助德國維持國際工業基地地位。該智庫預估,德國將耗費約430億歐元資金執行該政策,具體金額取決於歐洲排放交易系統(ETS)碳價發展等因素。

以歐盟角度而言,德國身為區域最大經濟體卻對國內產業提供巨額補貼,勢必激怒財政迴旋空間較小的國家,爰該計畫仍需經歐盟執委會檢視與批准,以確保不違反歐盟補貼相關規則。面對質疑聲浪,H部長出面緩頰,指出歐盟執行層級官員已初步同意德國CCfD政策架構,就此德國與歐盟始終保持暢通對話管道。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貿局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63179&areaID=4&infotype=1&country=5b635ZyL&history=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