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馬來西亞晶片進口雖仍係美國最大,然4月所占比率已下跌至21%
發布日期:2023-06-14
2023-06-14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彭博社報導,受到美國實施分散半導體供應鏈政策影響,馬來西亞4月份雖仍係美國最大晶片進口國(出口額9.67億美元,較3月下跌20.1%),然4月所占比率已下降至21%。其次為台灣,然4月晶片進口額減少8.6%,占14.4%。
美國4月半導體進口額達47億美元,較3月減少16.1%,而馬國同期雖仍占美國半導體進口之21%,繼續排名第一,惟卻繼續流失市占率予其他區域競爭對手,諸如越南(5.1億美元,比重10.9%)、泰國(4.43億美元,比重9.7%)等。
該報導同時指出,馬國在4月美國半導體進口比重僅為五分之一,從去(2022)年4月約三分之一水準下滑。依據2023年前4個月進口額分析,馬國共計出口42億美元半導體至美國,相較2022年同期之61億美元,顯著減少逾30%。美國本年初至今總共進口201億美元半導體,仍較上年成長逾10%。
彭博社另稱,儘管4月進口下跌,但亞洲作為美國主要半導體進口來源國,依然維持85%比重。亞洲半導體出口國的排行榜繼續在改變,因相關企業跨境遷移工廠,以應對西方國家對成本以及美中貿易摩擦環境下的供應鏈安全問題之憂慮。印度本年迄今對美國半導體出口額飆升37倍,正是美中貿易摩擦帶來的供應鏈變化之一。中國大陸和日本對美國半導體出口皆於本年下滑,隨著印度的出口成長,後者對美半導體出口已占中國的三分之二,相較2022年甚至不超過2%。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