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挑戰
發布日期:2023-06-19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同時也是《民主資本主義危機》(The Crisis of Democratic Capitalism)一書的作者Martin Wolf,在5月份於葛林柏格地緣經濟中心(Maurice R. Greenberg Center for Geoeconomic Studies)的一場座談會中,透過分享其著作觀點,闡述資本主義與民主之間的關係,並對新興媒體和AI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
Martin Wolf分享道,早在2016年便開始計畫撰寫《民主資本主義危機》。由於當時川普代表共和黨參加美國總統競選,並且成功當選;同時,英國的脫歐公投,以及相關運動也正如火如荼展開。顯然,在這兩個國家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政治形式。這促使他思考,這種新政治的本質是什麼?它從哪裡來?可能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因此,Wolf希望透過研究市場經濟體的運作模式,找出其和代議制民主之間的關聯性。
代議制民主的發展
Wolf在書中強調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之間、貧與富的階級平衡,以及國家和全球間的內外平衡。他認為現存的民主體制大部份都承繼了古希臘的制度,隨著長年的演變,最終形成「代議制民主」。Wolf表示,1800年時的美國雖然名為民主國家,但其選舉制度與現今大相逕庭。當時投票條件非常嚴格,基本上僅有富裕階級的白人男性,且必須擁有土地,才能進行投票。然而,經過100多年的演變後,如今西方各國幾乎都成為普選代議制的民主國家,而這種模式也成功傳播到一些亞洲國家,如日本等。此外,在探討國家和執政者之間的關係,Wolf認為,要運作一個現代社會,各種決策過程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外部性。因此,幾乎世界上所有進步的社會,都不得不建立具規模且有能力的監管機構,使得政治和經濟體系運作能達到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s)的調查,發現年輕一代對民主進程和其結果感到非常失望,而對於年長者來說,情況更加令人不安。對此,Wolf認為主要和中產階級的縮減有關。在戰後,各國在工業革命的激發下,建立了社會和經濟的平衡,並且經歷了各種相關變革。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國家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也同時造就了具良好生活水平的上層勞工階級和富裕中產階級。直到全球化的擴張,讓各個工業先進國遭到「去工業化」的挑戰,衝擊了各先進國的中產階級與上層勞工階級,也減少了勞工階級以工會組織統籌政治力量與資本家抗衡的本錢。同樣的,全球化也讓企業的跨國性,直接助長了人、貨錢的自由流動,替幾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添柴加火。最後,這些危機再回頭衝擊先進國家中產階級與高階勞工的生計,進而導致社會的普遍不滿情緒,讓民粹與右翼政治重新崛起。
美中博弈的見解
在美中分歧的議題上,Wolf認為,部份原因是源自雙方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再來,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已不是世界唯一強權。中國具有快速成長的經濟實力,即便它的增長率只有3~4%,但相對於美國來說,仍然是快速增長的經濟體。
Wolf表示,在面對中國時,華府必須找到一種有效的對華交涉方式。他提到,中國對西方世界的了解遠比西方對其了解更深。他們花費大量精力學習西方語言、經濟、歷史。然而,西方國家則很少花時間去學習對方以上領域。這是一個基本問題,也是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更容易受到中國挑戰的原因之一。
AI發展將取代中產階級?
雖然很多人對於AI的發展樂見其成,但Wolf則提出獨特的觀點。他認為AI雖然用途多廣,但同時也具有顛覆經濟、政治的能力。AI的發展首先會對「就業市場」造成深遠影響,尤其是中低層和中上層的知識型勞工更是首當其衝,而他們也是目前剩下最重要的中產階級一部份。如果讓機器代替所有的法律、會計、新聞,以及其他基礎工作,將有可能導致最後一批的中產階級全面消失,而我們也會面臨到相當大的社會問題。因此,Wolf希望民眾能思考清楚這將會帶來什麼影響,並盡早制定應對計劃。
「民主資本主義」光環逐漸黯淡?
在被問到美國是否仍為民主資本主義的最佳典範時,Wolf表示,美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在這多元化的大國中運行民主制度,顯然比在其他小型、同質化的國家更加困難。我們雖然可以說美國是一個典範,在許多方面,美式資本主義的運作相對良好。然而,在和世界上其他更成功的國家相比,美國的民主沒辦法被視為最好。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排名,美國民主的程度位居後段。雖然在資本主義方面,人均GDP和人均生產力都相當高,但在其他一些福利指標,如預期壽命等,則仍有進步空間。總體而言,美國同時擁有巨大的優勢和劣勢,但已經無法再被視為民主資本主義的典範。不過只要它是實行民主制度,始終都還是最重要的民主資本主義國家。
【由梁耀鐘綜合報導,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202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