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聯盟再強化
發布日期:2023-06-30
為加強印美合作關係,兩國於本(112)年6月6日舉行「印美戰略貿易對話」(India-US Strategic Trade Dialogue, IUSSTD)。該對話係討論啟動「印美關鍵與新興技術倡議」(Initiative on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ICET)之成果。透過該倡議的建立,提供美國和印度在經濟貿易與安全議題上的合作機會。ICET包括多個雙邊倡議,這些倡議旨在改善高科技產業的創新,以及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繫。希望藉此促進印度在半導體產業、國防產業和太空產業上與美國的合作。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and Foreign Relations)指出,印美雙方對於ICET的成效有很大的期望。因為,一方面,美國可透過ICET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將投資焦點轉移至中國以外的地區;另一方面,對於印度來說,該倡議為其提供獲取美國技術的機會,實現印度成為全球技術中心和經濟強國的目標。更可以讓印度有更強的科技與軍事實力,應對未來與中國可能發生的潛在衝突。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在雙方戰略貿易對話中,並未著重有關改善美印整體貿易關係的部分;雙方反而透過貿易論壇的進行,大量討論監管透明度、關稅減免和多邊談判等其他重易問題。這樣的操作,等於降低了雙方在貿易和安全性的連結,等若讓「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的傾向趨於明顯。
為了有效解決長期與印度的貿易摩擦,並在雙邊貿易協定上取得進展,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報告就建議美國政府,應向印度尋求更強而有力的承諾,使其開放市場以接受外國競爭。以此減輕美國業者在印度開展業務的監管障礙,確保印度成為一個可預測且穩定的商業環境,提升供應鏈韌性與長期貿易的韌性,而不只是讓印度政府列出一系列缺乏制度結構或強制承諾的臨時性措施。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就建議政府應該促使印度加入與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的促進投資發展談判(Investment Facilitation for Development)。因目前WTO 164個成員國中,已有110個國家參與該談判。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或可透過參與談判來得到革新,而這與印度吸引外國投資的目標頗為一致。
此外,由於基礎建設開支占印度GDP高度比重,然而印度並非政府採購協定(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PA)的簽約國之一。因此,若能促使印度加入該協定,將有助於印度透過開放市場,吸引國外基礎建設資金與技術投入印度國內基礎建設建置,藉此實現如淨零碳排等各式先進目標。
即便印度於去(111)年9月退出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 IPEF)相關談判,但美國仍可效仿歐盟,與印度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 CNBC)即指出,美國短期內想與印度洽簽雙邊貿易協定較為困難。即便美印雙方皆有意願促進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但在政治層面上,雙方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積極度較為匱乏。儘管如此,目前美國和印度皆已表達想改善雙方貿易關係的意願,且雙方也同意結束WTO框架內的6件爭端案。
事實上,CNBC的報導亦指出,現階段印度對於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將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除了戰略以及產業利益之考量,更追求與其產業互補之國家簽署互惠互利的雙邊協定,作為建構對外洽簽貿易協定之策略。因此,若能有合適的誘因吸引印度開放其市場的意願,同時提供獲得戰略技術的機會,將有助於美國和印度建立更強大的貿易基礎,深化雙方在經濟和安全關係,確保兩國在具體規則下,為未來合作產生最好的機會,而不僅僅只是在貿易對話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聯盟關係。
【由安俞蓁、劉又銓綜合報導,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2023年6月1日;CNBC,2023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