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表示將重整經濟政策以維持霸主地位

發布日期:2023-07-24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於本(112)年4月27日以「重振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為題進行演講。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報導即指出,蘇利文在本次演講中,對於美國崇尚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的態度進行批判;並針對四個面向,提出對自由市場的反面意見。

第一、過去美國所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經貿政策,強調減稅、自由化與放鬆管制,雖然提供全球化下世界貿易空前繁榮的基礎;但同時也造成了美國工業基礎被掏空、公共投資嚴重不足、產業供應鏈和就業機會皆外移的各項問題。

第二、貿易自由化下,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層面融為一體,因此產生經濟互賴,導致國家在傳統地緣政治衝突與人類安全危機(COVID-19等疾病)的影響下,面臨更多挑戰。

第三、能源轉型的實踐在市場化及全球化的局勢下,因為比較利益法則,會將綠能產業與能源轉型技術集中在少數國家,因此不利於全球共同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第四、全球貿易收益雖有增長,卻未能惠及所有人。特別是中產階級和勞動人口,因為全球分工造成的產業外移或是薪資水平不一,造成了各國之間與各國國內的經濟不平等,這也成為美國民主與政治發展的新挑戰。

基於上述原因,蘇利文從而提出利用政府干預來保護國內產業的「新華盛頓共識」,意旨透過財政補貼來引導各產業政策的同時,也利用市場限入與科技封鎖等策略,改善美國經濟體質;並整合美國產官學研的力量,重塑世界政經秩序。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即指出,美國過去的「華盛頓共識」,以貨品、人力、資本與服務自由流通的新自由主義為圭臬;強調當一國受惠,其他國家也會跟著得益。而所謂的「新華盛頓共識」,則轉向某種產業政策中心的保護主義,希望增加美國國力,以及美國對於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力。但這個新華盛頓共識可能的風險在於,一旦美國轉向積極干預雙邊和多邊貿易,此舉將破壞現有國際貿易秩序的自由本質;若是美國政府這種市場干預轉向的效能不佳,無法在適當的時機、針對適當的產業做出補貼或輔助,則「新華盛頓共識」是否能有效拯救美國經濟,《華郵》仍舊保持較為悲觀的態度。

因為對《華郵》的報導而言,自二次大戰起,當代由美國所主導建立的全球經濟體系,是由美元霸權,以及美國高消費力與創新,奠定了美國制定國際商業和科技標準的地位,因此造就了美國超前於世界的經濟地位。然而,隨著中國的崛起,美中在經濟與金融地位差距的縮小,使美國的經濟地位備受挑戰。美國若想穩住其領導地位,必得拉開與挑戰國之間的經濟差距。

        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後,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一股強大力量,同時對美國經濟領導地位形成競爭。因此對華盛頓而言,加強國際合作,達成平衡和互惠的貿易協議;同時持續投資創新和科技,將能維持美國在高端技術和產業的領先地位。

    此外,美國經濟不平等問題嚴重,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這可能削弱社會凝聚力和經濟穩定性。因此,實施更具包容性的經濟政策,才能確保經濟增長,促進更公平的機會。

    而美國國內基礎設施落後,也是限制美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提高公私營部門的合作,方能提升其生產效率和國家競爭力。

    也由於技術革新造成了產業結構變革,因此美國需要更多高技能的勞動力。這使得技術人才短缺已成為迫切的問題。《華郵》報導即顯示,美國政府應加強教育體系,提供職業培訓機會;並放寬現行移民法規,吸引和留住國際人才。只有透過上述變革,才能維護和加強美國經濟領導地位,從而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積極影響。

最後,該《華郵》報導則表示,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所面臨的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透過開放合作、創新發展、經濟平等等措施,加強其國內勞動力和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優勢。如此才能有效重振美國的領導地位,奪回美國對世界經濟的領導權。

【由安俞蓁、劉又銓綜合報導,CSIS,2023年6月30日;The Washington Post,2023年5月1日】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