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對外貿易出口疲弱難以支撐經濟成長,恐須仰賴中國大陸經濟復甦

發布日期:2023-08-15

2023-08-14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受到去(2022)年報復性消費的高基期影響,美中2大經濟體最新貿易資料雙雙大幅衰退,出口無疑已成為拖累世界經濟成長的絆腳石,而本(2023)年下半年全球目標將聚焦在中國大陸經濟復蘇程度,盼14億人口強大消費力能為疲弱的經濟扭轉頹勢。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智庫「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指出,依據進出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資料顯示,全球經濟在緩慢成長,在強勁內需與勞動力支撐下,美國本年上半年避開經濟衰退,但由於升息具有滯後效應,導致該國陷入技術性衰退風險依然很高,恐於本年第四季或明(2024)年上半年顯現。接下來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矚目焦點,盼新推出的「20條經濟刺激措施」,對整體經濟帶來更大推動力。

除東協外,中國大陸為馬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宛如馬國的「經濟指標」,倘若中國大陸經濟在下半年反彈,意味著馬國經濟走勢亦有所仰仗。

美中本年7月份進出口大幅下跌,主要受去年同期報復性消費所帶來的高基礎影響,並不代表兩國經濟萎縮或陷入衰退。中國大陸政府最新政策聚焦於提振國內需求,14億人口所帶來的消費力不容小覷,倘該國經濟反彈,亦有望惠及東協與馬國。然該智庫認為,受現有結構性因素如房地產危機、年輕人失業率高居不下等影響,中國大陸政府祭出的針對性措施成效可能十分有限。加上美國明年將進行總統選舉,中國大陸課題或會成為競選焦點,導致美中兩國戰略競爭進一步惡化,再次拖累世界經濟。在美國經濟衰退、中國大陸復甦緩慢情況下,印度或將成為平衡全球經濟的關鍵。

在疫情以來,內需成為推動馬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助力,但隨著各項經濟振興措施抑制,這股強勁的內需已達頂峰,馬國經濟已恢復正常步伐。根據馬國統計局資料顯示,本年第二季服務業營業額表現亮眼,較去年同期成長6.9%,歸功於批發與零售、飲食與住宿領域,但這似乎已達頂峰。預計下週五(18日)公布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資料趨於低迷,恐怕不到3%。這可能是馬國經濟恢復正常化之起點,第三季受制於去年同期14.1%之高基礎比較數據效應,而第四季往往會有季節性消費帶動,因此全年經濟料可達馬國央行預測值之下限,即4%。

該智庫認為,政治穩定性依然是馬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因素之一,穩定的政府可提高外資對馬國的投資信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貿局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66403&areaID=2&infotype=1&country=6aas5L6G6KW/5Lqe&history=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