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看好跨國企業盼「將風險從中國大陸移出」,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將有機會吸引更多外國投資

發布日期:2023-09-05

2023-09-05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頃發布消息稱,隨著跨國企業盼「將風險從中國大陸移出」,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將有機會吸引更多外國投資。隨著全球需求從中國大陸轉向北美,亞洲其他地區正在尋求新的投資機會。

該機構表示,在全球貿易疲軟、中國大陸經濟從疫情中復甦的不確定性、高利率環境及財政緊縮政策等重重壓力下,亞太地區經濟刻正放緩。中國大陸經濟不景氣,對亞洲其他地區造成最大影響為貿易。雖然亞洲將避開衰退,但新一輪的經濟強勁增長可能要等到2024年中期才會邁進。該機構預期中國大陸本(2023)年不會為亞太經濟構成任何影響,亞太地區今、明(2024)兩年依然有望保住經濟成長。事實上,東南亞和東亞的大多數經濟體都持續擴張,儘管其成長速度刻正放緩中。推動亞太地區經濟擴張的主要因素之一為通膨下降,而各國物價飆漲自去(2022)年底以來就一直持續降溫。

該機構強調稱,另一項推動亞太地區經濟成長之關鍵因素,將是中國大陸高消費遊客加速回歸,然迄今為止,中國大陸遊客並未全面回歸。在東南亞排前5大經濟體中,並無任何一國的遊客人數恢復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該機構認為,由於中國大陸最近頃開放亞洲海外旅行團體旅行,預計未來數年將會有改善。

穆迪機構強調稱,阻礙中國大陸經濟的最重要因素是債務高漲,以及產業需求不足。3年前中國大陸政策制定抑制房市投資後,該國陷入房屋供應過剩困境,住房建設、銷售與投資全線大面下滑,目前也無任何結束跡象。由於銷量已較高峰時期暴跌超過50%,產業發展商皆負債累累,亦無法在債券市場籌措新的資金。由於大部分市場都是由預售活動推動,產業發展商已失去完成開發案之能力,此導致買家紛紛拒絕償付抵押貸款。產業市場幾乎陷入停滯,限制建築及相關領域的就業,降低了家庭財富與消費信心,並限制國內外建築材料及設備之需求。

穆迪機構表示,中國大陸企業仍維持謹慎,並迥避新的投資計畫,過去2年中國大陸私人投資水準幾乎未有變化,相對自2022年初以來,國營企業投資總額較2021年成長約10%。民間投資成長停滯,將造成就業機會銳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貿局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67355&areaID=2&infotype=1&country=6aas5L6G6KW/5Lqe&history=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