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長:地緣政治紛擾使2023年聯合國COP28大會更形關鍵

發布日期:2023-11-20

2023-11-18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龔組長榮男

資料來源: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24110067號

德國外交部長Annalena Baerbock(綠黨)近日表示,儘管烏克蘭與中東等區域地緣政治衝突使氣候危機較少受媒體關注,即將於2023年11月底舉行的COP28會談仍至為重要,呼籲各界不可忽略:氣候變遷往往加劇其他國際危機並可能威脅人類生存安全。

B部長認為,世界地緣政治局勢正使各國分裂,COP28與2015年於巴黎舉辦之氣候會議一樣重要。當年各國政府最終同意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氣候協定」,而如今歷經多年氣候談判陷於膠著,民眾已對國際可否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產生質疑。伊指出,各界應理解使談判陷入僵局之背景因素,可能包含列強地緣政治考慮與石化能源產業之商業利益,例如:如何在氣候保護技術領域維持國家領先地位、如何維持國內石化產業之利益等。因此,氣候談判所涉領域並不只包含表象的氣候政策。

伊另表示,中國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與石化燃料生產國均應向計畫中的氣候災損基金捐款,以支持脆弱經濟體應對氣候變遷時造成之損害。即將在杜拜舉行的COP28重要目標之一即在設立氣候災損基金領域取得進展,各國尚須進一步就關鍵細節進行談判,如:哪些國家應支付款項、哪些國家有權獲得資金補償。B部長直言,對德國政府而言,重點在於讓脆弱國家迅速獲得財務支持,且應確保有能力之國家(包含工業經濟體在內)均應作出貢獻。相關判斷標準應將氣候災損與氣候正義同時納入考量,例如依靠石化燃料賺取大量資金之國家,或像中國等過去幾年高度成長、高碳排之國家,均應該氣候災損基金作出相應貢獻。

德媒政經分析指出,氣候災損基金的融資方式勢將成為COP28一大焦點。多數高度開發國家長期以來拒絕向較貧窮與氣候脆弱地區支付資金補償,主因在於擔憂一旦支付後,可能導致必須對於歷年來碳排放與氣候變遷負起長期賠償責任。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74086&areaID=4&infotype=1&country=5b635ZyL&history=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