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馬來西亞工業轉型,向臺灣取經拓商機
發布日期:2024-01-10
2024-01-10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章組長遠智
隨著馬來西亞推進工業轉型,該國企業亦設法跟上時代變遷,以求在現今商業環境脫穎而出。因此許多馬國商家將目光轉向國外,盼借鑒海外同業的技術與經驗。臺灣作為馬國主要貿易夥伴之一,在商業發展與工業技術上,成為馬國企業最適合參照的對象之一。
馬國媒體「南洋商報」為此專訪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章遠智與吉隆坡臺灣貿易中心主任彭湘尹,分享馬台雙邊貿易下之機遇,以及政府與上述機構所扮演之角色。馬國除向日本與韓國向東學習外,亦可向臺灣學習。
吉隆坡臺灣貿易中心主任彭湘尹表示,馬國政府近期在推動5G通訊與智慧城市,其實臺灣都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值得借鑒。在工業4.0計畫下,馬國工業正走向智慧化。另外,馬國政府亦正在布城(Putrajaya)和賽城(Cyberjaya)等積極推動智慧城市之發展。臺灣在電信產業的軟硬體整合與應用、城市規劃及交通管理方面,都俱備先進技術。馬國企業若能與臺灣企業合作,進到政府標案當中,將會十分有利。
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章遠智表示,臺灣有許多出色的中小企業,皆可為馬國企業借鑒的楷模,並透過分享其經驗。馬國產業要轉型、升級,亦可學習這些企業,甚至招攬他們前往馬國投資。馬國長期仰賴外勞,並受到人力成本波動影響。因此,馬國政府適時推動智慧製造工業轉型,許多廠商亦在尋求工廠智慧化,以減少對人力之依賴。然智慧製造的機械價格異常昂貴,而馬國製造業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這導致業界難以負擔轉型費用。歐美、日本機械都過於昂貴,臺灣的機械相較而言更具競爭力。臺灣的系統整合、客制化服務做得更好。馬國廠家可根據本身需求,整合不同國家的部件,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馬國是臺灣在東盟僅次於新加坡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近期台商對馬投資金額維持變,但雙邊貿易卻屢創新高。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與大馬外貿發展局(MATRADE)統計,2022年馬臺雙邊貿易金額為366億美元,較2021年年增加36%。去(2023)年前9個月,臺灣在馬國的投資額達6億美元,較往年平均的1至2億美元更高。後疫情時期,馬臺雙邊貿易額明顯增加,而電子電機產品,則是主要的貿易商品。2024年半導體庫存調整結束,資料中心、電動車的需求提升,可以預見這將帶動雙方未來貿易的增長。但由於地緣政治因素使然,須等到本年下半年貿易趨勢才會更明朗化。
章組長另指出,馬國在清真產業鏈方面極具競爭力。要取得清真認證,在臺灣是非常困難,而這卻是馬國的競爭優勢。馬國作為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在清真產業方面馬國有著非常成熟的發展。其清真認證機構—「大馬回教發展局」(JAKIM),在全球擁有很高的權威性。臺灣商家缺乏清真原料的供應與知識,透過與馬國的清真商家合作,能讓更多臺灣企業到馬國開設清真工廠。同時以馬國作為中轉站,把產品推廣到其他穆斯林國家。馬國的多元文化,更發揮極大優勢。人均掌握多種語言的大馬,成了各國與臺灣等地最易於溝通的穆斯林國家。馬國人才的語言掌握能力好,這是一大優勢。台商到馬國投資時,都聘僱其人才,通過他們將產品配銷至其他國家。
臺灣一直是馬國華校生讀大學的首選。據臺灣教育部2019年統計,馬國學生是境外生第三大來源,而醫學系又是馬國留台生的首選科系。許多馬國留台醫學生畢業後回到馬國工作,這促進了台馬醫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台馬由於語言相通,所以長期在醫療人才,設備買賣方面都有來往。而未來,臺馬兩國在醫療器材、智慧醫療、中醫藥等方面會有更多的合作。此外,馬國的冷鏈產業,在系統整合、機器部件方面仍有進步空間。而臺灣的生鮮運輸領域相對成熟,擁有完善的系統與技術,適合轉移至馬國冷鏈領域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