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印度總理莫迪計劃於選後推動改革,以利與中國在製造業上競爭,並分析印度成為製造業中心所面臨的三大障礙

發布日期:2024-06-11

2024-06-10 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經濟組 陳組長郁淇

資料來源:India's Modi plans post-election reforms to rival Chinese manufacturing | Reuters

根據路透社報導,為促使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印度總理莫迪計劃於選後推動改革,包括法規調適、本地製造補貼及調降當地製造商品所需關鍵投入的進口稅等。印度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但全球製造業只有不到3%發生在印度,而中國則有24%,印度政府計劃到2030年將印度在全球製造業的比例提高到5%,並在2047年提高至10%。

路透社採訪15位政府官員、主要投資者代表、經濟學家和工會成員等,歸納出印度成為製造業中心所面臨的三大障礙如次:

  1. 土地取得:企業必須經歷一段「非常困難的過程」才能取得他們所需的大片土地,因地契所有權經常不明確,且地主所持有之土地也經常支離破碎。據當地媒體報導,鴻海集團在卡納塔卡州(Karnataka)州之投資曾面臨當地農民抗議,主因係地方政府協助企業取得土地,但農民對於從地方政府獲得之補償金感到不滿,便在預定用地滋事干擾工程進展。
  2. 勞動法規:在印度大部分地區,員工人數超過100人的公司需獲得州政府的授權才能僱用及解雇員工,此規範影響企業彈性調整業務之能力。由印度人民黨(BJP)所主導的國會已通過立法,將官方批准門檻提高至300人,但執行法律的州政府已推遲實施此法律案。主張改革之班加羅爾Trilegal律師事務所合夥人Atul Gupta表示,沒有政府想讓人留下允許公司隨意解僱員工的印象,但此可避免關廠漫長程序造成業者疑慮。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2017年決定關閉位於古吉拉特州(Gujarat)和馬哈拉施特拉州(Maharashtra)之工廠,理由是汽車銷量低迷,但工會反對此決策,最後通用汽車透過冗長法律訴訟,直到今年1月才獲得司法批准,完全退出印度。勞工律師Amrish Patel表示,為了避免此困難,公司最終會長期使用契約員工;但律師兼工會領袖Sanjay Singhvi表示,如果BJP的法規得到實施,近60%受益於現行勞動法的工人將失去保護;主要反對黨領袖Praveen Chakravarty向路透社表示,勞動法之決定權應留給各州。
  3. 關稅及海關行政效率:由於印度對高階製造業的零組件課徵關稅,使印度的製造成本無法下降,為了鼓勵智慧手機生產,印度政府將手機零組件的進口關稅降至10%。但根據「印度手機暨電子協會」(India Cellular and Electronics Association,ICEA)數據,競爭對手越南已將該零組件進口關稅降為0%至5%,更具競爭力。此外,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教授表示,根據 2023 年政府研究顯示,在中國進口貨物約20小時內可完成清關手續,但在印度則需 44至85小時,此行政效率不佳也將影響企業競爭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85209&areaID=2&infotype=1&country=5Y2w5bqm&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